第三百零三章 制器之争(2 / 2)

大宋海贼 疙瘩 3219 字 2019-09-10

解决了这个争论之后,众人有聊到了七国争霸的事情上,徐毅的观点很令众人接受,秦人之所以强悍,抛去其它因素不提,他们的兵器生产远远凌驾于其它几国之上,有着一个异常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细致到小小的箭头方面,所有秦军的箭头几乎全部统一形制,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大批生产,也易于管理质量,徐毅归纳他们刚才说谈论的问题的时候,便指出,兵器的制造在大批生产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堪用,既不能刻意精益求精,也不能有一点粗制滥造,这里面讲求的是一个平衡的问题,这个结论大家全部接受。

结束了这场争论之后,徐毅便又和雷通聊起了铸造方面的事情,打铁不会铸造在这个时代来说那是扯淡,所有工匠都要先学铸造,才能学习打铁,因为各地的铁质不同,他们必须要经过打制来去处里面的杂质,才能得到理想的钢铁,徐毅在铸造方面不是一点都不了解,而是知道的不少,却没有一点实际的经验可言,所有所说的都是一些理论,而雷通在这方面可以说是经验异常丰富,随便拿过一块铁料,便能看出其中的成色,当一个鉴定师是绝对没有一点问题的,而且他对铸造方面造诣颇深,知道很多能提高铸造器物的方法,和精炼铜铁的方法,更是说出了许多徐毅不知道的避免出现铸造器物中存在气泡或者不均匀的方法,把徐毅听的大喜过望,有了这个老宝贝,他心中早已惦记了很长时间的事情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他其实对徐毅拿出的这把独龙岛所产的刀也很感兴趣,虽然他看不上这种刀的做工,但很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得到的这种质地良好的钢材,徐毅于是便把秦胡子根据他所知的理论创制的炼钢方法告诉了雷通,听的雷通很是惊讶,虽然还没有见到秦胡子实际操作的情况,但他从徐毅所说的方法中便已经嗅出了许多东西,于是更开始向往未来要去的独龙岛,想要赶紧见见这种炼钢的方法了。

徐毅还在路上问起了大宋的铜产地以及一些铸铜的工艺问题,对于这些事情雷通也一一给予了解释,要知道单单有了钢铁还是不够的,铜锡等物对于独龙岛以后的发展来说也都是相当重要的一种资源,现在他不过是刚刚初步解决了钢铁的问题,下一步还需大量储备一些铜锡等金属,做到有备无患才行。

经雷通介绍之后,徐毅才放心了许多,原来在这个时代,宋朝的主要铜产地多集中于韶州岑水场(今广东翁源县北)、巾子场,仅此两地的铜产量便占去了大宋所有产铜量的八成还多,而且锡的产地也集中于广西贺州一代,占据了宋朝的锡产量了四成左右,而且广东还多产铅,这些地方都在大宋的南部,起码保证了以后金人南侵之后,这些产地不会落于金人之手,这样一来,即便北宋覆灭之后,这几种金属还不会发生太大的价格波动。

至于铸铜方面,对于向雷通这样的大匠,那不过是小菜一碟,不足为虑了,徐毅又是高兴了半天。

当他们谈及弓弩之类的事情的时候,雷通给他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叫杨文忠,是他的一个朋友,也曾经是军器监两坊中的一个专门制作弓弩的名匠,当初不知何故,被逐出了军器监,据说他后来就落户在了明州一带,此人年纪也已经不小,只是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世,但他有两个儿子,深得他的真传,据说凡是他制出的弓,不但轻巧,而且强劲有力,射出的箭支也比一般工匠所制的弓弩要精准许多,凡是他所制的弓弩,都是一些武将竞相收购的宝贝,要是能找到这个人,或者他两个儿子的话,便不愁得不到好的弓弩。

最令徐毅动心的还不是这些,而是据雷通所说,此人不但是制弓高手,而且他的制弩更是厉害,传他有一手绝活,便是能制出连发十箭的诸葛神弩,而且五十步内可穿重甲,端是厉害非常,徐毅听他这么一说之后,心跳的那是突突的,心中暗道乖乖,要是弄出来一批这样的诸葛弩出来,整出一支军队的话,那不是可以横扫疆场了吗?这简直就是中国老祖宗智慧的杰作,绝对的杀人利器呀!简直比得上后世的AK47了,不行!这种人才说什么也要找到,即使绑也要把他们绑到他哪儿去,什么都不要,就要他们制作诸葛弩,这玩意儿花钱再多也要多多制造一些出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