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帝国的血祭(2 / 2)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发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之类的言论,不是因为老佛爷卑躬屈膝稀里湖涂——人家可是门儿清,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霍霍掉,那不叫丢人,那是本事,后来溥仪欣然建立伪满,也是出于这种心理。

刘招孙正在推行的大业,前无古人,后面估计也不会有来者。

相应的,帝国也要付出巨大代价。

简单来说,未来还会死很多人。

~~~~~

计划经济在大齐占据半壁江山。

在中原华北山东辽东等地,推行的是按劳分配乌托邦制度。

统一劳作,统一分配,百姓生老病死全部由帝国负责,相应的,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为帝国效命。

在战事频仍的年代,在高强度的军事压力下,这种制度无疑具备强大的生命力,至少在真正统一全国之前,这种乌托邦制度不会改变。

而在长江以南,在新近归附的广大区域,大齐在政治上完全照抄宋明,在经济上恢复了自宋代就建立起来的统收统支的转运使制度。

废除了前明实物税和点对点的州县纲递制度,这种赋税制度效率极为低下。

宋代为集中财政权而设立了转运使制度,转运使可以集中管理一路甚至数路的钱粮税收的财政和运输工作。

各地州府税收由转运使汇总,最后运往大宋首都汴梁。

由此形成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模式,后来为提升运输效率,又采取税粮折色等货币化财政制度。

"target="_blank">></a>

</a>

以铜钱替代实物交税,各地转运使者将所有赋税以货币形式款汇总京师,中央使用巨额银钱在市场上购买各种实物,这种类似近现代财政的税收概念,不仅繁荣了市场,增加了百姓收入,也让中央更容易抓牢全国的钱袋子。

所有这一切,在明代被抛弃了。

天才的朱元章,彻底废弃宋代转运使制度,命令各县将自己的税收解送到首都各衙门。

税收重新回到唐代的粮食布匹等实物税收,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巨大倒退。

至于朱元章为何选择这种税收模式,只有天知道。

可能是因为某种变态的控制欲,也可能是元末明初特有社会经济环境。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有明一代,税收体系繁琐低效,实物运输造成对运河依靠空前增强。

明代是运河的黄金时代。

现在,刘招孙和他儿子断然要斩断这条经济命脉。

这,便是逆天改命。

逆天改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只是这次,帝国又将用哪些人来血祭呢?

~~~~

林宇在南京龙胜关码头遇见了江流儿和李自成。

三人之中,林宇年龄最大,官阶也最高,江流儿李自成对林宇都颇敬重。

李自成和吴霄算是半个同乡,都是陕西乡党,连带着和林宇也颇熟悉:

“林将军,这次只有我们几个去扬州吗?”

林宇轻轻摇头。

江流儿冷冷道:“我们只是去刺杀罗教头目,真正的硬仗,要等战兵来了才打。”

李自成不以为然道:“刺杀一个匪首,需要如此兴师动众?”

江流儿又道:“那罗教麾下有十万教徒,前面几批刺杀他的蓑衣卫都死了,所以太上皇才让我们几个去。”

“哦,看来比在太仓要更危险一些。”

李自成倒吸口凉气,形势比他想象的更严峻。

松下正趴在甲板上懒洋洋的晒太阳,神态慵懒惬意,像是一只大猫。

“如果是刺杀匪首,让老虎去最好,从背后,一击致命!”

李自成是猎户出身,边说边起身跳上甲板,摸了下老虎屁股。

“江流儿,它是母的吗?”

“嗷嗷嗷嗷!”

松下仰天长啸,斜斜瞥李自成一眼,舌头在李自成胳膊上舔舐几下。

火辣辣的痛。

一种从未有过的压迫感席卷李自成全身。

“它在库页岛吃什么?”

江流儿上前轻轻抚弄勐虎下颔,朝它嘴里塞了块肉。

“人。”

江流儿神色不变。

李自成瞠目结舌:“人?哪里来的人肉给它吃?”

“罗刹鬼,五年来,侵入库页岛的几千个哥萨克人,都被它吃完了。现在,它又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