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章 迷途(2 / 2)

“若不是小老儿年岁太大,那玩意不太利索,也早让敬事房的马一刀给咔嚓,进宫吃香的喝辣的,不用天天躲在城门下吹风,早晚冻死饿死让野狗啃了尸身,”

袁崇焕收回思绪,对老头道:

“老人家遭罪了,朝廷还在和鞑子打仗,等平了辽东,就不收辽饷了,日子就好过啦!”

那老人不依不饶,继续问道:

“老爷,你说几年才可平辽?

“鞑子坏透了,若不是小老儿年岁太大,手脚不利索,也早就去辽东,让刘总兵带着我,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在军中吃香的喝辣的,······”

“我以为五年可以,五年平辽可期,”

袁崇焕被老头搞得有点走神,随口敷衍一句,赶紧瞟向森悌老弟。

书童很不情愿的又打发给瞎子十多文钱,挥手让他滚蛋。

瞎子连忙一边感谢,一边小跑着告别了两位贵人。

城墙那边果不其然开始打了起来。

身材瘦弱的兵马司根本不是这些流民对手,他们虽然拿着顺刀火铳之类的兵器,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些兵器只是摆设而已,连鸡都杀不死的。

“老子去年冬天就阉了,全部割了,一直住在这儿,等着进宫做事儿,服侍咱们皇上,给大明效力!你这狗日的,不想让皇上过得好,不想让老子活!天天拦老子不让进,老子今天跟你们拼了!”

一个身材粗壮,满脸横肉的大汉忽然一脚踹开挡在身前的瘦弱小兵,冲后面准太监们叫道:

“这群龟孙儿不让咱进去,打死他们!往年都让进,为啥今年就不行!”

大家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纷纷从地上捡起木棍石块,不朝那十几个倒霉的兵马司士兵身上砸去。

士兵们被打的鼻青脸肿,大叫一声一哄而散,朝四周逃去。

袁崇焕在后面看得是津津有味,他虽是进士出身,学识不凡,然而这几年为考取功名,也是下了番狠心,每日都把精力放在四书五经中,寻章摘句之中,对这些国朝典故,京师风情,自然是了解得不多。

有明一朝,从宣德年间开始,自阉进宫的人越来越多,泛滥成灾。

自阉的原因,除了极个别变态分子,大都是为了改善自己极度悲惨的生存状况。(2)

当然,也有很多小孩被父母残忍阉割,被迫进了宫。

对于这些生活在兵变、天灾、苛政下的大明百姓来说,进了宫就不会被饿死,不用去吃观音土,也不用易子而食。

甚至可以吃好喝好,和宫女们发生一些超越性别的感情。

当然,如果你一不留神,还可能混成刘谨王振魏忠贤这样的大人物,从此光宗耀祖。

根据著名的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在一个人食物都不能保障生存遭到威胁的情况下,这人身上的其他人类需求就可以被忽视甚至完全压抑,当然也包括那玩意儿。

所以到成化年间,全国各地自行自宫,要求进宫服侍皇上和后宫的忠义之士,数量已经超过两千人,而且这个数字呈逐年上升趋势。

虽然历任大明皇帝都对这种民间自宫都进行严厉打击,随着明中后期经济逐年恶化、政治腐败加剧,自然灾害频发····,京畿地区自宫的男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刘招孙的拜把子大哥魏忠贤便是这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

据史书记载(3),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明年,会有一支超过两万人的准太监大军涌入京城,乞求朝廷给予工作,而且他们表示什么工作都不挑,他们的要求遭到拒绝后,便很快由忠勇爱国的准太监,变成为一群喧闹好战的暴民,所幸我大明余威犹在,在礼部兵部合力打击下,这群乌合之众被赶出了京师,很多回来家乡,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像魏公公这样衣锦还乡的毕竟是少数),很多人选择了自杀。

袁崇焕望到的这群阉人,便是万历四十八两万多人中的小小一支。

“未想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竟然如此!可悲可叹!”

袁崇焕望着眼前这些阉人,转身便要离去。

这时,崇文门里走出一群锦衣卫,皆是穿着飞鱼服,手执绣春刀,看起来颇有气势。

锦衣卫中间还有两个中官,他们的出现立即引发流民狂热,望着眼前这两个鲜衣怒马的公公,所有人都感觉人生充满了意义,于是他们扬起手中木棒,更加卖力的狠揍那些没来及逃跑的兵马司士兵。

这时,五城兵马司的援兵终于赶来,这支援兵战斗力稍强一些,两边立即又打在了一起。

魏忠贤望着城墙根儿下打斗的人群,翻飞的木棒石块,却是熟视无睹。

魏公公在京师二十多年了,对眼前这幕早看惯了。

每年冬春之际,京畿遭了饥荒,便有人怀着和自己当年相同的梦想,来到京城。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在自己或同伴的帮助下,咔嚓一刀·····

“这些个奸人奸猾的很,只以为去势后啥也不干,却不知仁义礼智信,做好这些才能服侍好皇上,也才能保全富贵!”

他说罢,魏忠贤意犹未尽,转身旁边锦衣卫小旗,语重心长道:

“沈炼,上次咱家给你说的事儿,你还记得不?”

那小旗听了这话,连忙勒马停住,双手抱拳,对魏忠贤道:

“魏公公,多谢你的好意,沈某不会进宫做太监的,这辈子都不会进宫的,”

沈炼从辽东回到京师,靠着康应乾的书信以及三百两银子,升为镇抚司小旗。

他在京城四处寻找北斋,找了差不多一个月,结果发现根本就没刘参将说的这个女人。

想到这是刘大人特意叮嘱,他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潭柘寺找到了北斋。

这北斋是个胡须花白的老和尚·····

沈炼估计是刘大人记错了,就暂时放下了此事,继续做他的小旗。

过了段时日,司礼监一位公公找到了自己,见面就是五百两银子。

公公还说他是刘大人的大哥,沈炼拔出绣春刀,架在公公脖子上问他,你为什么不姓刘。

公公却面不改色,手指按住刀口,血滴在地上,他笑着说,自己和刘参将是结拜的兄弟,起了誓,一起喝过鞑子血的。

刘参将托话给沈炼,让他在京师长期驻守,注意一个叫袁崇焕的进士,此人是个广东蛮子,这几天便要来会试,一定要和此人结识。

后来沈炼才知道,给他银子的公公便是司礼监的小太监魏忠贤,刚从惜薪司提拔上来,前途不可限量。

不过现在,魏公公经常遭受大太监卢受欺压,处于忍辱负重的状态。

沈炼觉得此人豪爽讲义气,怪不得刘大人要和他结拜,于是便和他经常一起出去喝酒,打架。

魏公公出于好心,不止一次提醒沈炼,皇上时日不多,让他早点咔嚓一刀,跟自己进宫,将来他还要重新建立西厂,兄弟俩一东一西,一人一个档头,看谁还敢欺负咱们。

沈炼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老娘念念不忘让沈家留个后。

众人走过崇文门,左转往正阳门而去,魏忠贤笑突然抓住沈炼飞鱼服:

“沈兄弟,今日由不得你啦,走,随咱家进宫啦,今日宫中有大事发生!”

沈炼刚要挣脱,又有一名太监上前按住他肩膀,他不是两个太监的对手,挣扎着被带进宫中。

“皇上驾崩了么?”

十六岁的沈炼,感觉整个世界都开始崩溃。

袁崇焕望着一名锦衣卫被两个公公制服,拖着带入宫中,摇头叹息,正要叫森悌一起回去,前面忽然走来个身材魁梧的汉子,袁崇焕记得此人,此人便是孙传庭,他前几日还在奉天殿金殿传胪(4)时,他曾见过此人,有点印象。

“元素兄,你还在此作甚?”

“哦哦,原来是白谷兄,几日不见,都不知你还在京中。”

袁崇焕抬头望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小六七岁的进士微微皱眉。

若非刘招孙穿越引起的蝴蝶效应,袁崇焕和孙传庭除了进士及第时名字挨在一起,彼此之间也不会有什么交集。

“元素兄,皇上在午门献俘,斩杀建奴俘虏,都是开原送来的,好多新科进士都去了,你且一起过去,听说还要筑京观。”

注:(1)《神宗实录》卷11

(2)《孝宗实录》卷75弘治六年五月

(3)《神宗实录》卷13

(4)殿试两天后,皇帝召见新考中的进士。考取的进士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恭立天安门前听候传呼,然后与王公大臣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这就是“金殿传胪”。“胪”有陈列的意思,“传胪”就是依次唱名传呼,进殿晋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