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华夏混血种世家的历史(2 / 2)

可是,很多人也许想不到,这么一对不共戴天的死敌,其实是“一祖同宗”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子孙,而且,在早年间,赵国的祖先是有恩于秦国的祖先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赵国祖先的庇护,也许就不会有后来强盛的秦国了。

秦国和赵国很靠谱的有明确记载的祖先,可以上溯到舜时代。据《史记》记载,舜时,秦和赵的先祖大费就“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大费有两个儿子,长子大廉,次子若木。若木的四世孙费昌,“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

也就是说他们的共同祖先是纣王宠臣蜚廉,秦国祖先是蜚廉长子恶来,赵国是次子季胜,两国分开发展是在西周,赵国祖先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分封到赵城为大夫,到周幽王时赵叔带离周仕晋。

秦国则因为祖先恶来被武王伐纣所杀依附季胜、造父一族至到周孝王时其首领赵非子(因为跟着造父一族混所以以赵为氏)因为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在秦邑为拥地五十里的附庸开始独立发展,到第四代秦仲时成为大夫,原因是跟着造父混的秦国祖先大骆嫡系后代(赵非子是庶子)被犬戎干掉了,周宣王命他讨伐犬戎,结果他一出兵就战败身亡了。第五代秦庄公,是秦仲的太子,听说父亲阵亡立即带着五兄弟去向周宣王借兵复仇,经过苦战终于击败犬戎,秦终于被周天子升格为大夫。第六代秦襄公出兵帮助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国自此建立。

所以,中国的混血种世家是几乎不可能团结在一起的。

之所以说几乎,因为历史上就有几次全国几乎所有的混血种世家团结起来的事例。

第一次是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的时候,若真的只是靠贿赂冒顿新娶的阏氏,刘邦哪里能走得出来?背后是多少混血种付出了血的代价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第二次是汉武帝时期,那是华夏的混血种世家联合起来最长的时间。武帝的狠辣和霸气,是他们臣服原因。他们辅佐武帝,跟着卫霍等人多次击败匈奴。但他们的联合,也终止于武帝的驾崩。

第三次是五胡乱华的时候,但也是混血种世家之间最大规模的一次大战。

引入异族与臣服异族的混血种世家和坚持汉人政权的混血种世家打了一场近三百年的战争,直到隋朝的建立。

第四次是两宋时期,混血种世家帮助赵宋抵抗金、辽、元,并随着南宋的灭亡,伤筋动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对抗元朝的力量。

直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现,也是第五次混血种世家的联合,他们帮助明太祖将元朝灭亡,将蒙古人赶了回去。

第六次是明末,为了反抗清朝满族的统治,但失败后为数不少的混血种世家直接被清军屠杀的一干二净,残存的混血种世家销声匿迹,与世隔绝,慢慢舔舐自己的伤口,恢复着元气。但也有少数混血种世家选择做满人的走狗,扶持清朝皇帝。

第七次是辛亥革命,清朝灭亡,华夏的政权也换了新的形式。

第八次,则是面对想灭亡华夏、灭亡汉族的岛国侵略,混血种世家们空前地联合在了一起。虽然各自为战,却没有人再担心自己会被其他混血种世家背后捅刀子。

第九次是在朝鲜,华夏的混血种世家团结在一起,剁掉了密党伸向华夏的爪子,让密党重新认识了华夏的混血种世家,并视之为头号大敌!

自此密党便不敢再轻易在华夏搞什么大动作,哪怕要搞也一定会争得大部分混血种世家的同意。

和欧洲、霉国这样的大本营不同,也和非洲、南霉这样的殖民地不同,更和岛国这样几乎没有独立性的地方不同,中国一直是独立的一片地盘,外来者只能合作,没有人能居高临下对中国指手画脚。

在人类世界是这个样子,在混血种世界也依然是。

也是因此,卡塞尔学院需要在华夏拿一份ss级文件这样的任务,还要派路明非和楚子航去。如果实在其他地方,联系当地的分部就足够解决问题了。

虽然华夏混血种世家拥有的强大力量让密党不敢在华夏的地盘上放肆,但可惜华夏混血种世家并非一直是那么团结。

五千年的历史中,也就九次。所以说他们几乎不可能联合在一起,也没什么毛病。

除非密党大举入侵华夏,或者四大君主或是黑王、白王要灭世,否则华夏的混血种世家根本没有联合的可能。

听着班长徐天一在大课间给自己讲述的有关华夏混血种世家的历史,陈鸿渐若有所思。

原著里作者并没有提及太多华夏混血种世家的事情,所以他在这一块完全没有任何了解。

只是,虽然他们不联合自己就安全了,但总有那么种恨其不争的感觉萦绕在心头?

要是他们联合起来,还有卡塞尔什么事?

把孔子学院开遍全球它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