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苏江的雨(求月票!!!)(2 / 2)

老妪神色刁蛮傲气,脸上的鄙夷和嫌弃似乎是都靠着折扇呼之欲出了。</p>

姜然微微震撼,继续的打开着扇面。</p>

那是一对夫妇,来母亲的卧房拜见老人,女子的躬身躬的很低,按理说,如此有礼节的媳妇,婆家应当也不会嫌什么,但,画中这就不一样了。</p>

看起来,男子穿着应该是小资之家,女子也是很朴素,看着画面就像是会持家过日子的模样。</p>

至于穿着打扮,则是稍有些精致了。</p>

姜然不太会赏析国画,但却也看得出,这女子定然是美丽的,再加上打扮,也不会是什么妖媚女子,虽不是大富大贵,但却也有着自己的审美和情调。</p>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p>

彬彬有礼的小夫妻,让人无论是谁都看起来都会感觉到很温馨的样子。</p>

举案齐眉有榜样,不见梁鸿与孟光?</p>

但是,老妪的眼神,则是看起来这种婚姻不会太过顺利了。</p>

就这,婆家还嫌弃?</p>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p>

看到这里,姜然已经是知道了这幅画所表达的意思。</p>

也知道了这个故事是什么。</p>

上面只有两行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p>

没有款,不过,姜然却觉得,这些细节勾勒的,绝非是普通人之手。</p>

画作里的故事是古代很有名的一个爱情乐府诗,结局以两人双双殉情而死结束。</p>

如果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的话,这就是个封建的故事。</p>

没有恋爱自由,只有听从长辈。</p>

两人都是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最后,两根绳子虽然重新纠结在了一起,但却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光华。</p>

自古有二十四孝,却也不全是尽如人意的父母。</p>

翻到背面,是一首小诗。</p>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p>

在这下面的图层里,有着一个色泽很浅的小背景,上面是两只鸳鸯,停靠在树上,下方是一座坟冢。</p>

两边,女子投水,男儿上吊。</p>

色泽不是很清楚,只能看清个轮廓,勾笔的时候,想来只是随意的描了几笔,但却很有神韵,能够看出那种朦胧和凄婉。</p>

不过姜然觉得,也不是很讲究。</p>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描写的忠贞的爱情,为何画个坟冢和鸳鸯?</p>

暗示啥?</p>

有情人难成眷属?</p>

然后。</p>

暗示着婚姻终会走向坟墓?</p>

或者婚姻是爱情的坟墓?</p>

姜然想了想,可能还是觉得想多了,这就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有着独属于古代独特的人生观。</p>

抛开一些因素不讲,姜然还是挺喜欢那个时代的,因为爱情真的可以一生一世一双人。</p>

虽然有着太多的鸳鸯被生生拆散了。</p>

但那也只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而已,普遍来讲,黔首小民的日常生活,还是值得向往的。</p>

当然,前提是要刨除那些封建束缚。</p>

太多的故事表明了,抵抗封建束缚,就要付出一些难以承担,乃至于生命的代价。</p>

对于这种儿女私情,《西厢记》,《红楼梦》,乃至于说《玉簪记》之中,都有着明确的冲破束缚的说法。</p>

整体来看,扇面是很完整的。</p>

打开了扇面之后,姜然又是把它收拢了起来。</p>

看了一眼窗外,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已经覆盖上了一抹黑云。</p>

夜色下,大雨滂沱。</p>

这是姜然第一次见到苏江的雨,来的不是很急,但却连绵不断的下了一整夜。</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