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西行,佛法,生之佛力(1 / 2)

 鬼,不会生病,却会受伤。

精绝鬼城中,便有一家鬼药坊,专门为城中鬼物出售伤药。

鬼药坊的掌柜,是一名第六境的老头,姓杜。此刻,正立在柜台前,拨弄着算盘,偶尔困倦地打个哈欠,却全无睡意。

鬼,不用睡觉,却会疲惫。

“唰”。

门口珠帘被人掀开,而杜掌柜连忙抖擞起精神,放下算盘,摆正衣帽,堆起笑容,迎出柜台。柜台外,三个青年进了药坊,正各自打量着药坊的布局。

三个青年,一个是冷眉冷眼的虎袍猴妖,一个是神色不羁的紫衣鬼魂,最后一个则是有些玩世不恭的小道士。

这杜掌柜年纪大了,眼力也不好,待走近三位客人,忽然惊讶地发现,三名青年,虽然身份不同,但容貌却似一个模子刻出一般。

模样一般无二,气息亦是一般无二。

“这,难道是传说中的‘身为化身之术’!”杜掌柜微微一怔,而后摇摇头,失笑。这三个青年都是第三境左右的修为,这种小鬼,不可能练出化身。就算是七十二城隍,就算是十殿阎罗,也没有几个人练出化身的。

这三人,多半是同胞兄弟吧,所以才会长得这般相似。

杜掌柜拱了拱手,对三人客气问道,

“呵呵,三位客官,需要些什么冥药?”

嘴上虽然询问,但杜掌柜心中却猜了起来。这三人虽然修为不高,只是第三境的模样,但看起来都身强体壮,无病无灾,应该不是来抓治病之药的,多半是来找提升修为的药材的。

冰灵芝,鬼璎珞,这些药材都有提升九境鬼物法力的药效,但个个价格不菲。杜掌柜瞟了瞟三人的着装,猴妖穿的虎袍已经很旧了,小道士的道袍也是打满补丁,只有那紫衣青年穿的像模像样,但也不像大富大贵之人。

杜掌柜心中有些腹诽,这三人,应该带够晶石了吧。

对杜掌柜的问话,虎袍猴妖理也不理。而一旁的道袍青年,倒是嬉皮笑脸,想来和掌柜说上几句,却被紫衣青年一推,推开。三名青年中,为首的似乎是那紫衣青年。

“我需要太阴黄泉,越多越好。”紫衣青年微微一笑,对杜掌柜拱手回礼道。

“嘶,太阴黄泉!”

杜掌柜倒吸一口凉气,他万万没想到,这看起来不怎么有钱的三个青年,竟是来买太阴黄泉的。

太阴黄泉是什么,那可是鬼仙都奉之为宝的好东西,自己这小小的鬼药坊,怎么会有这种天材地宝。

且不说自己药坊没有太阴黄泉,纵然自己药坊有这种东西,眼前的三个青年,买得起?

杜掌柜收了笑容,眼角一眯,冷冷望向三名青年,暗道,这三个青年,该不会是来找茬生事的吧?自己好歹也是个六境高手,若这三人真是上门生事的,说不得,自己要好好收拾他们一顿。

但一见紫衣青年诚恳的笑容,丝毫不像是上门生事的,杜掌柜又收了脸上冷色,没好气地说道,

“后生,你真要太阴黄泉?我们小店可没有这种东西。你该不会是刚入地府吧,太阴黄泉可是至宝,老夫在地府住了上百年,也就经手过两次太阴黄泉。每一次,都是鬼仙买走的。后生,太阴黄泉,可不是你小小三境鬼物用得了的东西,修为不够,服下太阴黄泉,直接就会冻死!”

杜掌柜话语不善,但多多少少也有提点的意思在里面。

太阴黄泉是凝练鬼身、提高鬼物法力的宝物,但由于生在黄泉之底,采集极不容易。而且药性阴冷,纵是鬼仙,也不敢过多服用。九境鬼物,那是碰都不能碰太阴黄泉,一碰,便会被生生冻死。

而那紫衣青年,并未因为杜掌柜的冷言而着恼,仍旧神色不变地笑道,

“无妨,我不是自己用。既然这里没有太阴黄泉,那也没有办法了。敢问掌柜,哪里可以买到太阴黄泉。”

“买,太阴黄泉可买不到,一有货,都会被鬼仙们给买走了。若你一定需要此物,只能靠自己去采集的。出了城往西走三千里,翻过落魄山,过了三生关,便是楚江王治下的君罗鬼城。君罗城外,有一条黄泉冥河,北阴界的太阴黄泉,大都从那里出产的。”

说到此,杜掌柜捋了捋长须,叮嘱道,“老夫年轻之时,也去采过两次太阴黄泉,到药坊贩卖。第一次采集倒是顺利,不过第二次险些死在冥河之中,从此之后,老夫再不敢去采集。当年老夫是第五境修为,潜下黄泉冥河,都险些遇难,你三人只是第三境,到了冥河,多加小心,若自己受不住冥河阴力,便雇人去采吧,不过价格就很贵了,差不多是外界价格的三倍。不要心疼钱财,比起钱财,命才是最重要的。我等鬼物,已经死过一次,如今这阴魂之身,更是要倍加珍惜的。”

“多谢相告。”紫衣青年仍是一副古井无波的笑容,再次一礼,领着猴妖与道士,朝门外走去。

看起来,紫衣青年丝毫没将杜掌柜所说的凶险放在心上。

“哎,这后生…罢了,我已经好言提醒了,他听没听进去,就看他自己了…”杜掌柜摇摇头,回到柜台前,继续拨弄算盘,却蓦然发现,算盘旁边,放着一块银灿灿的晶石。

“这是,这是…功德!”

杜掌柜惊讶的合不拢嘴,刚才算盘旁边,肯定没有这块功德的,但三名青年走后,柜台上却平白多了块功德,毫无疑问,定是那紫衣青年所留。

杜掌柜掂一掂,这块功德晶石足足有半斤重,这一刻,他的面色再无法镇定。

“半斤功德,就算是寻常鬼仙,都不可能出手这般豪绰,那紫衣青年,恐怕来头有些恐怖了…说不定,说不定那紫衣青年,本身便是一个鬼仙!”

想起自己之前似乎还对三个青年冷嘲了几句,杜掌柜登时背心直冒冷汗。这一刻,他不再担心紫衣青年能否去冥河采来太阴黄泉,反倒担心起自己的身家性命。

匆忙走下柜台,走出门口,对着三名青年离去的方向,倒头便拜,

“上仙恕罪,小老儿之前不是有意得罪的!若出言无状,冒犯了上仙,还望上仙见谅。”

但杜掌柜还没有跪倒下去,忽而迎面吹来一阵微风,那风很轻很轻,但吹在自己身上,自己竟无法跪倒。

而一道轻叹,夹杂在风中,传入杜掌柜耳中。

“无妨,你没有得罪我,相反,你对我心存善意,提醒我冥河的危险,这功德,是我谢你的。”

自始自终,紫衣青年、猴妖、小道士三人,都没有回过头看杜掌柜一眼。

三名青年,步伐并不快,本来不过走出药坊外十来丈远,但在杜掌柜跪拜之后,三名青年竟齐齐踏出一步,一步踏出,身形竟凭空消失原地,遁出数百里外,渺然无踪。

“这种遁术,果然是仙人!”杜掌柜眼中露出敬畏的神色,将半斤功德收入怀中,朝着三名青年离去的方向拱了拱手,患得患失地回到药坊。

精绝鬼城城外,官道之上,三名青年的身影浮现而出。

紫衣的,是孙绍前世之魂,猴身的,是孙悟空之身,道士打扮的,却是常恒。

立在山坡上,紫衣孙绍回望精绝,怅然一叹。

“修为,不是一切。他不懂。”

孙绍叹息的,却是杜掌柜。不知自己修为惊天,杜掌柜敢对自己怒,敢对自己笑,但知晓了自己修为,杜掌柜的眼中,却只剩敬畏。

获得修为,却注定失去平淡的生活。孙绍恐怕一生一世,都无法再如同平民百姓一般,居住在市井。

孙绍立在山坡,沉默少许,摇摇头,领着妖身与第二化身,下了山坡,沿着官道,向西走去。

他来到精绝城,为的,便是打听太阴黄泉的下落。他自西而去,为的便是取泉,给石矶疗毒。他分出三身,为的,却是洗刷帝气中的佛性。他回忆起地藏传下的《灭定业真决》,回忆起八鬼噬佛,于是他将帝气存于鬼身。

佛性如附骨之蛆,藏在帝气中,难以磨灭。这是如来亲自种下的佛性,除非圣人出手,否则,绝无法剥离出这些佛性。

孙绍可以剥离法则,可以剥离道力,却偏偏剥离不掉这佛性。但他转念一想,其实自己未必定要剥除这佛性。

既然剥离不掉,那么,便将这佛性,感悟,而后吞噬。既然要吞噬佛性,鬼身,无疑是最佳选择。

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而孙绍则一路西行,化掉体内的佛性。

西行三千里,孙绍不打算使用祥云。因为,这是悟道的旅途。就好比老子,只骑着青牛西行。

官道两旁,长满了淡紫的优昙花,孙绍摘下一朵,放在掌心,凝视。

传说,世间万物,皆含佛法,孙绍试图从这一花之中,领悟到佛法的真髓。

“何为佛…”

三名青年,走在官道上,皆是露出困惑之色。

官道上来往的,有押粮鬼卒,有收魂阴差,有匆匆忙忙的过客。而孙绍三身,则闲庭信步,不趋不急,与过往行人格格不入。

第一日,孙绍仅走了百里,优昙花的花瓣开始枯萎。

第二日,孙绍仅走了五十里,优昙花的花瓣开始掉落。

第三日,孙绍仅走了十里,握在掌中的,已只剩优昙花的一根花茎。

“花谢了,佛法散了么?”孙绍默然。

第四日,他鬼身站在官道中心,握着优昙花花茎,闭上了双眼。而妖身与第二化身,则在一旁护卫。

过往的鬼魂,见孙绍于路中心站立,挡住众人去路,皆是不悦,但心头刚刚升起不悦,那不悦的情绪,便被诡异的压下,再无人觉得孙绍立在路中心,有丝毫不对的地方。

一切,就仿佛这天地本就归孙绍所有,他无论站在何处,挡到了谁,都是理所当然。

“得得得”。

远处传来的马蹄声,坐在马上的,是一个红裙猎猎的飒爽女子。那女子面带风尘,骑着枣红骨马,远远驰来,遥遥看见孙绍路中心挡路,不悦的皱眉,但下一刻,眉头却不由自主的松开。

“奇怪,本姑娘向来讨厌男子,况且这男子还在路中心挡我去路,为何我竟对他生不起一丝恨意。”

女子摇了摇臻首,平日她纵马之时,有人敢挡路,跋扈的她,向来都是一马鞭抽走对方。这一次,女子解下怀中马鞭,下意识想要一马鞭抽开孙绍,但枣红骨马行到孙绍十丈开外的时候,竟流露出畏惧之极的神情,自行拐弯,错开的孙绍,不敢撞他。而那女子挥起的马鞭,也不知什么原因,竟不敢一鞭抽下。

“古怪,古怪,我这枣红马,最是嚣张跋扈,就连城隍都敢撞的,为何会怕这个男子。还有,我为何狠不下心,抽他一鞭。”

女子心中怀着不解,纵马远去。

第五日,第六日,孙绍纹丝不动,如雕像伫立。

“得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