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倪匡的震惊(2 / 2)

大时代之1983 杨叛儿 0 字 2021-07-24

“怎么可能!我可是《明报》的作家!《游戏》才刚在《明报》上连载不久!”</p>

倪匡有些不爽的嚷嚷着,可看着一脸委屈的菲佣,他又没法继续生气,只得挥手让菲佣去忙,自己则拿起电话给金庸打了过去。</p>

“老查,你帮我查一查,怎么我半个月都没收到《明报》了!你那发行部做事也太马虎了吧。”</p>

“不用查了,是我通知发行部停止给你继续送报的。”</p>

电话那边金庸的声音依旧如水般温吞吞的,可是倪匡听着却是分外的刺耳。</p>

“为什么?”倪匡不解。</p>

“你又不看报,送过去报纸有什么用?”金庸认真的回答道。</p>

倪匡先是傻眼,后就对着电话破口大骂:“好你个金庸,你也太抠了吧!怪不得亦舒在专栏里骂你是刻薄的爬格子动物!我现在还在《明报》上连载小说的呢,哪有报社不给自己的作者提供样报的!好几次让你加稿费你不加,现在连样报都不提供了,你,你……”</p>

倪匡都不知道该怎么描述金庸的抠门了。</p>

可是听了倪匡的讥讽,电话那头的金庸不仅不生气,还笑着说:“骂可以骂,稿也可以照样登,但是样报是不送的,哪个不知道你写完稿子之后从不再看第二遍。给你送报纸纯粹浪费啊。”</p>

我@%¥@¥%……</p>

金庸的言辞很是恳切,但倪匡却非常想骂娘,可是他知道自己就是骂出花来,也不会改变金庸的做法。</p>

别看倪匡和金庸是多年的至交,更在金庸创办《明报》之初,就大力相助金庸,将自己的书稿提供给《明报》连载。可是这些年来他几次想要求金庸增加稿费,可每次都无法达成心愿。</p>

因为每次说起涨稿费,金庸这老小子就会打岔,逼得急了就要求他写信来阐述为何要增加稿费。要知道倪匡最怕的就是写信了,职业作家每个字都是钱啊,而写信又没有报酬,还浪费笔墨,只有傻瓜才会去做。可偏偏金庸却特别喜欢写信。</p>

面对这样油盐不进的吝啬鬼,倪匡一筹莫展,最后只得郁郁的挂了电话。他知道逼得金庸急了,肯定又会提出让他来写信阐述为何非要样报。</p>

倪匡再次叫来菲佣,给钱让其出去买一份《明报》。他一边掏钱,一边仍不住郁闷的骂骂咧咧:“这叫什么事儿!”</p>

又过了好半天,倪匡才终于看到了亦舒所说的那篇散文。</p>

与亦舒的感受相同,倪匡也深深的被这篇名为《香港往事》的长篇散文所吸引,并为之拍案叫绝。</p>

倪匡最欣赏《香港往事》的地方是这篇散文有一种传统的美感和品位。</p>

香港地域特殊,通俗文化流行,为了迎合读者,散文在香港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当医生、投资顾问、时尚专家、电视艺员、律师、大众社会学家、广告经理摇身一变成为散文作者时,散文也慢慢的变成了可以购买、占有、更换等商品价值的“文化工业”产物,变得极具消费性。传统散文应该有的情感、结构、文化关怀、形象、主题等文学要素,已经慢慢被香港作家们漠视了。</p>

而《香港往事》这篇散文有着极佳的传统中国文化感,虽然文字朴素却有一种及其饱满的“张力”。</p>

来来回回将这篇散文阅读了几遍、回味了几遍,倪匡这才想起早上亦舒打来的电话。</p>

没看到这篇文章之前,倪匡真的认为林燕妮是香港散文写得最好的作家。但是现在,他也认为林燕妮的散文较之《香港往事》要差了一筹。</p>

亦舒这丫头,这么大的人了还玩心机,推荐我看这篇散文,直说就行了,居然还找了一个借口,扯什么林燕妮!</p>

倪匡摇了摇头,再次拿起了电话。</p>

他要再打电话给金庸,质问他为何发现了这么优秀的作者还藏着掖着。</p>

香港能冒出了这样一个写散文的好手,殊为不易,殊为不易啊!(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