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就要飞【恢复更新】(2 / 2)

大时代之1983 杨叛儿 0 字 2021-07-24

之所以有这样的法,是因为香港的本土文化生产大部分都是迎合消闲、娱乐的目的,是通俗文化、流行文化,根本无法沉淀出真正的明珠。</p>

这却是因为香港开埠不过百年,本身没有属于自身的深厚传统。</p>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香港和大陆的关系中断,以及西方文化的侵袭,香港文化本可以东西并蓄,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可是到了七八十年代,这种多元化的文化尚未成型便遇到了消费性文化和工业化文化的冲击,直接夭折。自此香港文化仅剩下的只有通俗文化。</p>

这一,从各种报刊杂志上就能够清晰的看到。</p>

当长篇大论的文章难以迎合生活节奏急促的香港人时,短的专栏就成为了香港文学的主流形式。</p>

专栏作家们在自己的专栏里嬉笑怒骂,畅所欲言。他们的文字或许有尖刻和锋利,但更多的却是港台市民般的油滑和卖弄,尽管油腔滑调同启迪人生的大智慧并不一定水火不容,可是底子终归不是煌煌正道。</p>

而戈文的这篇《香港往事》却宛若一股清泉突然间出现,让人耳目一新。</p>

他的文字质朴却情感激烈,写的又是疏为人知的香港历史,深深的击中香港读者的心灵。也让一众自诩从事文学创作的香港通俗作家们大为惊叹。</p>

亦舒便是其中的一位。</p>

作为《明报》副刊的一位专栏作家,亦舒是每期《明报》都要看的,哪怕当期的《明报》副刊并没有刊登她的专栏。</p>

这天早上,亦舒和往常一样,一边吃早餐,一边将从信箱里拿回来的《明报》摊开,边吃边读。</p>

作为香港文坛有名的才女,亦舒对自身的才华非常的自信,至始至终她都自认自己是华语文坛最杰出的女作家。唯二让她感受到一些压力的女作家就只有台湾的三毛以及香港的李碧华。</p>

至于其他人,哼,都是土鸡瓦狗之辈。</p>

所以当人们把她和台湾的琼瑶并列,什么“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之类的称赞时,亦舒总是很不屑的,“那个琼瑶,提了都多余!”</p>

可是许久以来,却经常有媒体评价林燕妮是才女,林燕妮怎么怎么优秀,怎么怎么好,林燕妮是香港最有才华的女人。</p>

简直就是胡八道!</p>

更可气的是,有一次金庸、倪匡和她三人闲谈时,谈到香港作家的散文时,金庸:“林燕妮是我见过的女作家中写散文写得最好的一个。”倪匡摇摇头:“错了。”金庸一愕,问:“错了?”倪匡:“你的话要省掉一个字。”金庸追问:“哪一个字?”倪匡:“女字。”</p>

胳膊肘竟然往外拐!</p>

自那以后,亦舒非常的不服气,对林燕妮看不顺眼。</p>

那个号称用香水写作的女人,无非是生来命好,家境高贵,学历高贵,经济高贵,爱好高贵,品味高贵,职业高贵,稿纸高贵,情人高贵罢了。</p>

用香水写作,听起来是多么的香艳做作,简直是欢场女子口吻,那里是一个女作家该有的样子!</p>

亦舒独处时不止一次对林燕妮腹诽。</p>

只是两人都是香港有名的人物,不能撕破脸皮,所以亦舒也只能通过看林燕妮的专栏来吐槽倾泻心中的不满。</p>

略过其他专栏,亦舒直接翻到林燕妮的专栏,一目十行将文章看完,亦舒撇了撇嘴。</p>

美食?</p>

光会卖弄!</p>

又一次在内心对林姓女子鞭笞了一番后,亦舒这才心情舒畅的继续看其他专栏。</p>

咦,《香港往事》?</p>

亦舒同样被这篇超长的文章提起了兴趣。</p>

她喝了一口咖啡,慢慢阅读了起来。</p>

……</p>

……</p>

解释一下前些天断更的理由。</p>

家里又添了一个公举,各种杂事,你们懂得。(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