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丰收(1 / 2)

 想通了王学新所说的话之后,朱振江马上就改掉了欺凌部下的毛病。</p>

他当天就把之前抢的鞋子、钱之类的退给了部下,据说有些还不起的还写了欠条。</p>

不仅如此,朱振江之前动不动就对部下拳打脚踢的毛病也改了。</p>

因为朱振江用王学新的话进行这样的类比:</p>

老子之前在晋绥军时对部下拳打脚踢扇耳光,或者使唤部下干啥干啥的,那很正常,因为大伙儿都那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当兵的都没地说理去。</p>

但现在是在八路军……</p>

其它部队一个个的都讲“官兵平等”、都“不搞特殊化”,就我这十五连连长骑在部下头上作威作福的,那这兵还能带得下去吗?</p>

这兵要是带不下去,就只有两个结果:一是自个这连长给撤了成了别人欺凌的对像,二是部下不服自己在战场上搞小动作……</p>

不管哪个结果,老子都没好果子吃啊!</p>

于是朱振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p>

所以,八路军艰苦也有艰苦的好处:</p>

因为物资条件极度篑乏,就直接导致剥削和霸凌的现像没有存在的空间……八路军战士的物资几乎可以说是在崩溃的边缘,心理压力也相当大,旦凡有点剥削和霸凌就会让人活不下去。</p>

人要是活不下去而且手里还有枪,还会让你好过?</p>

所以,就连朱振江这样的人也不得不守规矩。</p>

吴铮因此还觉得奇怪,他屁颠屁颠的跑到王学新这来问:“营长,你是怎么把这朱振江给说通的?我这都给他做了十几天的工作了,他就是跟我弯弯绕,怎么都没法让他服气!”</p>

“教导员!”王学新笑道:“有些人你跟他讲纪律、讲规矩是没用的,你要跟他讲利害关系。他要是明白了这个,就不用你费神啦,自个都能守规矩!”</p>

吴铮十分好奇,不明白怎么才能让人“明白利害关系”,所以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或许也是因为吴铮希望学习了这方法以后好用在别人身上。</p>

王学新把情况跟吴铮一说,吴铮就叹服着点头道:“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营长做得很对!”</p>

不过转念一想,又问了声:“营长,那有一天咱们富了呢?是不是说朱振江就能抢东西了?”</p>

“我说老吴!”王学新无奈的回答:“等富了再说嘛,到时习惯都养成了,他还能抢得下去手?再说了,有一天咱们要是富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咱们已经把鬼子赶出国门了?到时还能对付不了这地头蛇!”</p>

“对对!”吴铮推着眼镜呵呵笑着点头:“还是营长有办法!”</p>

时间进入六月,总算是熬到了丰收的日子。</p>

但说是“丰收”,能收到的粮食其实并不多。</p>

这主要是因为八路军在鬼子的围堵和进攻下丢了许多根据地,另一方面则是之前冰雹灾害打折了许多麦苗,今年的收成估计还不到往年的一半。</p>

不过八路军还是停了几天工程跟百姓一起收粮食。</p>

收粮这段时间全体军民都十分紧张。</p>

从往常的经验来看,往往是到了丰收的时间鬼子就会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扫荡。</p>

原因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鬼子在这时可以抢到更多的粮食,这一方面是补足鬼子的粮仓,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压缩八路军的补给。</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