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清障(2 / 2)

“是!”

河边正三的想法和指挥按常理来说是正确的,因为缅甸的地形是缅北及缅中复杂,而缅南就是一片平原适合机械化部队作战。

这要在以前,日军还更愿意选择在缅南与中队作战,这是因为那时日军的装备尤其是机械化装备要比中队好得多,于是在平原上决战就更具优势更能给中队惨重的打击。

但是现在,中队却是全副美式装备,坦克也是美国佬的坦克,谢尔曼坦克甚至还是日军无法对付没有合适的装备与之对抗的坦克,再加上还有美军飞机的配合。于是日军绝不会希望与中队在平原上对抗。

因此,日军想要挡住中队保证仰光的安全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利用复杂的地形把中队挡在缅中为仰光或者也可以说是为15军攻占英帕尔争取时间。

想到这里,河边正三就没有犹豫,当下就命令第二师团的第29、第30联队连夜赶往同古以南沿着公路构筑防线阻击中队。

第二师团有四个步兵联队,河边正三一口气就派出了两个步兵联队,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中队的忌惮。

但这一回他的做法却是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因为中队并不像河边正三想像的那样,沿着第一次缅甸战役中日军第56师团的穿插路线进行反穿插,而是利用伊洛瓦底江穿插。于是河军正三所做的这个调动,实际上就是进一步调空仰光的兵力使其暴露在中队的兵锋之下。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在战场上情报的重要性。

客观的说,此时的河边正三一方面就像本多政材想的那样在中队的进攻下方寸大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日军习惯于在陆地上进行穿插,在这种习惯性思维的局限下,他根本就没想到中队会沿着伊洛瓦底江穿插。

更糟糕的还是,此时日军由于兵力空虚……确切的说此时的日军兵力不少,有十个师团二十余万人,这兵力比起第一次缅甸战役来说要多出好几倍了。

但日军的兵力主要是分布在外围。三个师团用于进攻英帕尔,一个师团作为进攻英帕尔的预备队,两个师团用于滇西及缅北,三个师团其中也包括第二师团用于防御英军有可能的海上登陆,在缅中只有一个师团,确切的说这还不是一个师团,而是一个混成旅团。

所谓的混成旅团是日军的一种编制,它不隶属于任何师团,主要是日军为了适应战场的某些特殊的任务,比如占领区的治安、守卫与游击队作战等任务,于是就编成了一种人数大慨在五千人,同时也拥有炮兵、工兵等单位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无论武器装备还是战斗力都无法与正规部队相比的部队,它的任务就决定了这支部队的性质是静态守备的占领区守备队。

驻守在缅中的就是这样一支混成旅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