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可还记得前些日子你与我们提到的关于朝廷将要在江南推行重编民册之事吗?”谢文若笑吟吟地问了一句。</p>
李凌略皱了下眉头,当即点头:“当然,这是巡抚大人和朝廷的意思,我身为扬州知府,自当尽我所能,将此差事办妥。怎么,二位这是想通了,还是找到了什么借口再想阻止于我啊?”果然他们是冲着此事而来。</p>
谢文若并没有因为李凌的语气而现不快,反而微笑道:“李大人多虑了,倘若真是朝廷之意,我谢家既为朝廷钦封的长兴侯,哪怕再不情愿,也得尽我族所能协助府衙把事情办妥啊。”</p>
“我陆家也是一样。”陆绪也跟着笑道,“不过陛下圣明,还有朝中诸公尽心辅佐,自然是不会让此错误之举真个落实的。”</p>
“嗯?二位此话何意?”李凌只觉心里咯噔一下,显然之前看着势在必行的政策要起变化了。</p>
“呵呵大人不必紧张,且听我等慢慢道来。”谢文若笑着举杯敬了一下,又冲谢文彬打了个眼色。</p>
后者立马会意,赶紧起身为李凌倒酒,同时口中轻声道:“就在昨日里,我们得到了来自京城的消息,陛下已决定收回成命,不再逆民意而行重编民册之事了。”</p>
“这不可能……”李凌的脸色唰的一变,都没心思举</p>
杯喝酒,目光便直盯谢文若,“朝廷之令岂能朝令夕改?此事都已传到江南……”</p>
“李大人不必性急,你说的确实在理,但此事终归是弊远大于利,陛下在群臣的劝谏之下才想通此事将导致江南再起大乱,而且满朝官员也多有抵触者,所以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收回成命。”</p>
见李凌神色再变,陆绪也跟着道:“李大人,此事老夫也已知晓,就在半月前,朝中有不下两百名大小官员集体上疏奏禀陛下,言说此重编民册的诸多弊端,以及可能引发的新的乱子……更有言辞激烈者,直斥提出此一政策者,也就是我江南巡抚闻铭是为揽名声而祸国殃民,都言之凿凿地要夺其官,去其职呢。”</p>
谢文若紧跟着道:“是啊,李大人,你终究才入仕三两年而已,对地方之事依旧所知甚少,所以便只凭一腔热血觉着此事可行。却不知个中利害,反倒是被闻巡抚给利用了。</p>
“此等祸国殃民之举莫说我等心向朝廷之人,就是这江南的诸多百姓,怕也是不会答应的。所以一旦事情传开,朝中官员,自然人人齐心,共同声讨了。陛下也正是因为众人规劝,才看破其中弊端,决定放弃此事。”</p>
李凌的身子又是一震,这几人的说法已经让他心中大惊,这回不光是此一政策无法正式推行,恐怕就连闻铭的前程都可能受到牵连啊。</p>
可是,事情怎么就会突然一个急转直下,变成人人反对的局面呢?</p>
要说起来,此事都已经筹谋两月了,朝廷那边政事堂诸公默认,皇帝更是直接有旨意下达,要以江南为试点重编民册,怎么就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们早干嘛去了,为何在事情即将推行时群起反对?</p>
这些问题纠结在李凌的心中,却是一句都问不出来。因为他知道,以面前几位现在的身份,怕是不可能了解更多内情的,也就知道个结果而已。当然,他也不会怀疑他们这是在撒谎欺骗,毕竟这等大事很快就会有官样文书传来,那才是一锤定音的东西。</p>
似是看出了李凌心中所想,陆绪又笑道:“李大人,我等今日与你说这些,也无任何得罪之意,只是为了先与你通一下气,使你早做准备,不要白白忙活。或许因为临近年节的关系,近些日子相关书文还不会送到,但年后,最迟两月时,一切就会见个分晓了。”</p>
“本官知道了,此事我自会去验证,两家好意,我自能领会。”李凌艰难地举杯就饮,但这美酒此时却是那么的苦涩。</p>
本以为这回重编民册能为这天下做一番大事,却不料出师未捷,胎死腹中,这种憋屈的感觉,实在是太让人难受了。</p>
在这等低落的情绪下,这场酒宴自然不欢而散,李凌浑浑噩噩地都不知自己是何时回的府衙。这一夜他几乎未能入眠,心中只剩下了一个念头,自己必须弄明白此事真伪,以及为何会有这样的反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