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大餐第一波(2 / 2)

传媒巨舰 天真的竖瞳 4680 字 2019-11-27

第一就是政治上激进转型,由社会主义体制迅速转变为西方式多党制。

第二就是经济上采用激进的“休克疗法”,由计划经济迅速地转向私有化、市场化,其核心也是一个梦:只要激进的政治和经济变革,这些国家就能很快成为发达国家。

结果政治激进带来的是政治参与突然爆炸和持续混乱,然而现在东欧的这些刚掌权的政治家们还做着一朝翻身的黄粱美梦,并不知道那残酷的未来。

这次谈判过后,吉姆相继和波兰、匈牙利政府达成协议,分别提供九千六百万和四千一百万美元的定向借款,采购由保罗在欧洲的公司汉堡分公司提供的平价生活必需品。

当然,这些生活必需品大多产地华夏。并且还在表面上还提供了分别是五百万美元和两百一十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救助物资。私底下的贿赂同样必不可少,吉姆为此支付了近一千万美元。

毫无疑问,波兰和匈牙利政府肯定无力偿还。

作为交换,一夜之间,波兰的546家国营商店还有425家国营影院,匈牙利的219家国营百货商店和139家国营影院全部易主。

这些国营百货商店,保罗准备成立了一家连锁商场,专门做大型的商场。

这些百货商店可都是在核心地段,以这些起家,只要管理方面没有大问题,将来或许能够成为苏东地区最大的连锁商场。

而国营的影院,则一起组成了保罗旗下的院线,这里面居然还包括这些影院的放映设备、房产、地皮、洗印厂……至于制片厂,也由专门安排的人员进行整合。

当然,想要将这些商店还有影院完全整合,还需要一个过程,为此保罗在欧洲的分部一直都在招人,得到了极大地扩充。

此外,由于奥匈边境的开放,保罗在欧洲分部对东欧地区的销售额成几何级的增长。现在每月增长的东德马克存款数额已经超过一个亿,并且还在进一步的增长之中,估计年底这个数字还能够翻一倍。

物资换商品的计划同样顺利进行。首批两艘满载“废旧钢铁”的散货船已经驶向华夏。然而在真正大规模的掠夺面前,这样的小打小闹只能算是开胃甜点。

保罗打算做一个中间商,收购苏东的各种技术和设备,一部分可以出售给华夏,一部分也可以自用,在华夏建立工厂。

如今华夏的工业体系和苏联一脉相承,想要消化,比拿来欧美的技术还要容易得多,这在被封锁期间尤为难得。

如今苏东的局势不妙,不光美国盯着它的高端技术。华夏这边也正在讨论看看能不能够多挖一些技术、人才、设备。

1989年开始,美国对华夏就各种封锁加强,其中根源还是因为苏东动荡。

美国花了几十年,还用“星球大战”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才将苏联整垮,要是再培养个新苏联,那就糟糕了。

于是,苏联一露出颓势,刚升温没几年的中美关系又迅速冷了下来,许多达成的友好协议变成废纸,华夏的名字依旧在巴统禁运名单上,高级机床更是不允许卖过来。

华夏这边自然也是想尽法子也要突破困境,苏东这边就是目前主要的突破方向,保罗作为一个中间商,也能够吃到大量的好处。

说起来,华夏想要更多的获得苏东的技术设备之类的,首先就是外汇不足,全国总共才几十亿的外汇,需要的东西却这么多,而且也不能够全部拿去购买苏联的技术。

还有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此时的苏东政府和民间其实对华夏的敌视极其强烈。他们往往情愿把资产便宜的卖给欧美企业,也不愿意高价卖给华夏人。

为什么呢?人性而已。原先跟着我的“穷小弟”,凭什么爬到我的头上呢?苏东这种心理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华夏在苏东获取好处比较困难。

所以保罗如果愿意做这个中间商,解决一些简单的“货币”和“中转”问题,对华夏的好处可以说是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