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四剑一鞭(2 / 2)

姜容樵比王洪和在场的多数人都高上那么一辈,他下场前,就一而再的告戒众人,这是同门交流,让大家只看剑法,别管结果。

朱国福当了裁判,就得上场,他按国术馆交流的规矩,简单的向两人说了一下。

两人各抓一把竹剑,一长一短,就拉开了剑势。

一接手,王洪尽占劣势。

姜容樵这四剑一鞭,变化太丰富了,王洪很难抢进身去。

武当剑,号称是来源张三丰的古剑体系。以击、剌、格、洗四大古剑技衍变出的十三剑,因敌变幻,避实击虚,以斜取正,端倪莫测。古人是这么形容的:“翻天兮惊飞鸟,滚地兮不沾尘。一击之间,恍若轻风不见剑,万变之中,但见剑光不见人”。技法全面,即有外功,又有内功,前后左右、腾空击舞和滚翻地趟面面俱到,最擅长乘虚蹈隙、避青入红的手法。

青萍剑,来头堪比武当,也是道教一脉,江西龙虎山天师所创。剑分六趟,计三百六十五剑,能想到的剑招都放在了这剑法里。剑式连环,走外门,截腕,击身,捕击,简捷轻快。

昆吾剑法与青萍剑同出一源,化繁为简之术。

达摩剑同样也是击、剌、洗、格四大古法发展出来的剑法,最大的特点是抢外门,劈刺复转,求快求变,有感即应。

太师鞭,又称太师虎尾钢鞭。鞭锏同类,与刀法也很相近。鞭为单股鹤头钉,锏使双手抡砍拍。鹤头,就是鞭上的凸节。力大身疾手快者使用,勾搅、撩劈、盘旋、击剌,直破坚甲。鹤头更是对撞利器,可以错开和阻滞对方兵器。

只见姜容樵,不以力取胜,剑法多变,人剑一体,身行如龙,剑行如电。他本身就擅长八卦掌,步眼灵活,身形不定,行云流水,高雅别致,以轻灵矫捷,洒脱飘逸,突而一剑,不中即走,令观者大饱眼福。

而王洪的短剑,却矮身换位,雷厉风行,见隙便进,有响更进,沾格洗进,硬格钻进,进退闪展,无有定势。

场上形成了王洪追着姜容樵,可姜容樵剑法多变,应对有方,场面上看,王洪似乎落于下风。

姜容樵雅儒脱逸,走转自如,招式精奇,流萤巧转,舒展大方,王洪剑护身前,急追疾赶。

围在边上的人,都是懂剑的,一个个神色复杂。

现在国术馆里剑法好的人不多,两人对剑,有看明白的,也有看不明白的。

有人认为王洪虽然在进攻,却明显在招法上不如姜容樵的手法丰富、步法灵活。更重要的是,团身攻击,不如姜容樵的剑势好看。就在心里想着,还是内家剑法厉害。估计王洪只是杀日本人的名声大而已。

有人认为,王洪虽然连贯的招法不多,可拼命的气势却隐而不发,手上看似不占据主动,可身形位置和出手时机很有技巧,让所谓内家剑法的避虚就实,后发致人,完全使不出来。

也有人恨不得王洪立刻输掉,当然也有人认为姜容樵不怎么样。

还有人做和事佬的打算,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冲出去,拉个满堂好。

人的眼力和思想就是这么复杂。

------

每章一句:汉后期以单刃剑为主,直至宋时,恢复剑的形制,开始剑走边锋,增加了取腕、取股等动作,步法上不再一味猛冲,改为了迂回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