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家书(2 / 2)

这时,能坐船返乡的消息也传到了安市普通老百姓中,不少人便脱离了义勇军,携家带口开始返回了原籍。

赵父已经决定清理这边的财产,全家回上海重新发展。考虑到无法汇款,要带巨额金银回去,便让王洪护送,等在赵家在上海安顿后,王洪再带着赵婧之回山东省亲。

女婿不就跑腿的嘛,王洪答应了下来。

正好李辰便招集大家,准备商量一下这个冬天怎么发展、训练和作战。王洪便把一两个月后,护送岳父一家南下这事提了出来。

大家虽然舍不得同学之谊和战友之情,却也都能理解。毕竟义勇军是自发抗日的,只要不出卖秘密,来去自由。

东北失守了,但邮局靠着国际邮路的影响,信函与普通包裹暂时还与关内互通。这时的安市与山东的信件往来,快信一个月算是快的,正常情况下要一个半月。

一天,王洪教刀时,李帅把信给了他,他正忙来忙去的就先揣在了口袋里。

等回到家里,他才想起了这信,跟还在那里下功夫练习的赵婧之说了一声,就先撕开了信封。

打开一看,却傻了眼。

赵婧之听到公公婆婆来信了,急急洗了手,就把信抓了过去,她很想知道王洪家里对她的态度。

可看完之后,默默的坐在一边流起泪来。

信里写着,父母一回到山东,就遇到个很不错的女学生,看各方面都合适,就把这亲事给王洪定了下来。

可因为奶奶的身体不好,母亲身体也不好,家里还要做生意,媳妇就提前过了门,照顾老人,操劳家里的事情。

家人肯定对着王洪的信商量了很久,也估计到王洪在这边娶的女人会看到信,里面没有叱骂他。而是心平气和的说:

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如果这边的媳妇愿意,那就在这边照顾王洪好了,王家也认这个媳妇。如果不愿意,想和离,该给多少钱,家里寄过来,不要误了人家。

此外就是让他们两人多注意安全,能回去时赶紧回去。

王洪一个头两个大,老家给娶的媳妇放在了家里,这事又怨父母不得,可这边的媳妇都跟着自己过日子了,更不能负了人家的情义。

王洪是看不出娶两个媳妇有什么好处,他就养着赵婧之一个,口袋空空给他的压力就已经很大了,娶两个,呵呵,也许晚上的事可以幻想一下,可白天肯定会很难熬。

不管怎么说,先哄好眼前的之之小媳妇吧。

“之之,别哭了,我娶你就不会再娶别人的。我先回信,把老家那边的推掉,让我爹娘先请人照顾下老人。我们把岳父他们送到上海,等他们安顿下来,我们就回山东,到时你辛苦些,接手照顾下老人,你看行不行?”

王洪这样说,合情合理,加上,这也不是王洪的过错,赵婧之不好说公婆什么,委屈了好一会,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照顾老人什么的她是不会的,可这时不能说这话,只能耍个小脾气,要看着王洪现在回信。

王洪立刻拿笔写回信,在信里,他把自己的意思说了,也把送岳父家要回上海,大概在一个两个月后动身的事说了。

然后,当着媳妇的面封了口,又在夜里,俩人一起到了邮局,发了快信,这才让赵婧之心里吃了个安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