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两篇散文惊天下【第二更,求月票】(2 / 2)

</p>

“呵呵,主要是这篇《莫高窟》与《道士塔》是姐妹篇……”戈文微笑着谦虚了一下。</p>

既然已经达到了此行的目的,还意外的提前拿到了戈文的稿件,这个编辑就有些坐不住了,如果趁着现在读者们的注意力仍然高涨的时候,推出了戈文的第二篇文章,那引起的轰动绝对比过几天强。</p>

想到这里这个编辑终于坐不住了,他匆匆和戈文解释了一下,然后又来到巴金的面前向老人告辞,之后就快步的往《文汇报》编辑部赶去。</p>

戈文与《文汇报》编辑谈话的场面全都被一个房间里的巴金看在眼里,他的心中也是颇有欣慰。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看来戈文却是真的懂了,搞文字工作的虽然都是以作品来论成败,可是文无第一,年轻人的成功还是很容易会引来争议和谣言的。</p>

戈文送走了这个编辑,然后给巴金桌上的水杯添满了水,依然回到自己的书桌前坐下来继续低头写作,在他右手的斜上方一张已经写满了文字的稿纸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一连窜的英文,端的标题写着TheDaVinciCode。</p>

……</p>

就在《文汇报》的编辑接到戈文的文章的第二天,《文汇报》在副刊的头块很显眼的位置登载了戈文的这篇《莫高窟》。</p>

编者语里,写到:</p>

戈文同志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思想界的青年学者,他把自己作为学者的思想与作家的才华融于一炉,让情感挟裹着独到的见识在人文山水间遨游,使哲理感悟充满了睿智的光芒。于是他的散文便成为目前散文界一道特有的风景线。</p>

看戈文的散文,扑面而来的是那浓郁芳馥的文化氛围,他站在时代的高度,用批判的眼光,感悟大千世界,认识人类自身,从而使作品显示出非凡的魅力。他的散文思想非常深刻,语言也极有震撼力,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其中对人性的拷问也极为深刻。</p>

这一篇《莫高窟》就向读者展示了戈文同志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以及书中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毫无疑问,这篇《莫高窟》必将和《道士塔》一般成为当代散文领域的崭新范例。</p>

……</p>

就如同戈文第一篇的《道士塔》一样,这篇《莫高窟》戈文同样没有完全按照前世余秋雨的那篇《莫高窟》行文。戈文在写《莫高窟》的时候,全部都是用的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文章中的思想也与余秋雨的不同,可以,这篇《莫高窟》已经脱离了前世余秋雨那篇文章的藩篱,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是完完全全依靠戈文自己创作的,只是借用了莫高窟这个文章名字罢了。</p>

其实早在戈文发表《道士塔》之后,有很多作家是有些不以为然的,这种通过描述历史文化中的一个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文章,从前也曾有过,就是没有戈文这样优秀和哲理罢了。这样的散文其实太考验作者的功底了,不仅仅是艺术才华,便是史学知识和思想意识都是一大考验,所以戈文能写得出一篇散文根本明不了什么问题,这可以用妙手偶得或者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来表示,除非你接下来的文章同样能达到《道士塔》的高度才行。</p>

现在这些心思黑暗吃不到葡萄就葡萄酸的作家们终于闭上了他们暗中嘀咕的声音。《莫高窟》同样是一篇文字优美,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哲学道理的文章。至此在无人敢怀疑戈文的写作实力。</p>

对于读者而言,像《道士塔》这样的文章让他们心情愉悦的与作者在历史文化中遨游,文章中强烈的感召力让他们产生了和作者一同强烈的感动和共鸣,这样子的阅读感受真的很少见。本来以为一篇《道士塔》就是绝唱,现在《莫高窟》再次让他们在领略了祖国灿烂文化的同时,也对过去的历史产生了悲痛,并试图想要证明自己证明中国,如此让人千回百转的感情真是一种非常bāng的体验。</p>

于是犹如火上浇油,原本就已凭借着《道士塔》一文而受到读者们追捧的戈文,再次迎来了他新的辉煌,这一次不是某些人眼中的搏出位,是他真正的实力和功底,是纯纯粹粹的文化领域。</p>

两篇散文惊天下,有木有呢?</p>

童鞋们要是看得爽的话,就投月票支持一下哇对了,晚上还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