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率先出列:“北海国有百姓八十万,民风淳朴,土地肥沃,绝不能丢啊!陛下当派遣大将,提兵前往北海解围。让北海的百姓沐浴浩荡皇恩!”
刘基却站出来持不同意见,手捧笏板,沉声道:“陛下,诸位同僚!以基之见,袁绍倾全力而入青州,士气正盛,我军远道跋涉,鞭长莫及。况且荆北有刘表,荆南有孙坚,关系俱都恶化,更是不宜再向北进军。不如陛下修书于魏延,让他暂时率兵撤出青州,来日再图收复失地吧?”
将到手的土地拱手让人,这是刘辩不能接受的,更重要的剧县还有刚刚召唤到的王猛,如果就此放弃了北海国,说不定会让王猛对自己失望,改投其他诸侯也不一定!
将目光扫向黄琬与卢植:“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卢植出列道:“臣不赞同刘太常的意见,刘表与孙坚俱都心怀敌意不假,但荆南贫瘠,合四郡之力总人口不过才百余万人,后继乏力。而刘表不过是守土之犬,四面皆有人马钳制,同样难有作为,比起袁绍来不过是疥藓之疾罢了!”
顿了一顿,又道:“而袁绍则不然,其以四世三公之后,名扬海内,多有豪杰归附。已经据有富庶的冀州,治下百姓四百余万。倘若再被他全据青州全境,乃至南下占据兖州部分土地,将成心腹之患!故此,老臣斗胆恳请陛下发大军北上青州,遏制袁绍的崛起!”
“卢司徒言之有理,臣亦是这样认为!”
黄琬对于卢植的分析同样深表赞成,出列道:“陛下,青州黄巾自去年起事,一路上裹挟妇孺老幼,多达百万余人,若是被袁绍全部虏获,必将使其如虎添翼。故此臣亦恳请陛下出兵青州,一来解北海之围,二来遏制袁绍,三来虏获黄巾人口,将其发配到南方的建安、庐陵二郡,开垦土地,发展耕田,以壮江东根基!”
刘伯温仍然坚持己见:“黄太尉与卢司徒所言固然言之有理,但听闻洛阳方面已经与刘备、马腾合围长安,董卓余党覆亡在即。若西凉军被灭,洛阳军必然东出武关,与刘表夹攻宛城。倘若到时候孙坚再沿江而下,直寇江东,我方必将四面受敌。则局势恐将陷入困境!故此,以基之见,当先弃北海,不争一郡一地之得失,待先将孙坚、刘表两人剪灭,再循序渐进向北方推进,方为上上之策!”
听了黄琬、卢植与刘伯温的辩论,刘辩陷入了沉思之中。
当前的局面的确比较棘手,如果主力大军北上与袁绍争夺青州,倘若能够达成战略目标的话,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就。
一来可以遏制袁绍的强势崛起,二来可以在北方站稳脚跟,三来还可以获得大量的百姓。若是能够达成以上三项战略目标,必然将会为以后的雄霸天下奠立坚实的基础。
但就像刘伯温分析的那样,若是刘协、刘表、孙坚三方联合发难的话,自己的后方将会遭受巨大的考验。
身为江北大都督的岳飞手中能够调动的人马将近十万人,有刘晔、陈庆之帮助出谋划策,麾下有杨再兴、高长恭、纪灵、吕蒙、董袭等武将直属听命;此外还有荀彧、狄仁杰等地方文官作为后应,硬扛洛阳军团与刘表军团一年两载估计没有任何问题。
刘辩对江北四郡并不担忧,唯一让感到忧虑的是荆南的孙坚军团。
虽然荆南四郡人口稀疏,但孙坚麾下的人马已经扩充到了七八万,孙策、周瑜也在逐渐成长,再加上孙坚本人骁勇善战,善于用兵,还有程普、黄盖、韩当、祖茂、陈武等人作为羽翼。若是看到本方主力大军北上青州与袁绍厮杀,保不准孙坚就率兵沿江而下,直捣自己的老巢。
虽然长江上游的柴桑有甘宁、蒋钦统率的三万水师以及一万陆军拱卫门户,再向南四百里还有李严的两万人驻扎在南昌。但如果孙坚军团趁着自己背上青州,全力攻打的话,甘宁能扛多久,刘辩并不是很乐观!
但如果畏首畏尾不敢北上青州的话,第一将会失去北海国,第二将会让袁绍强势崛起,第三也将会错失俘获百万黄巾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会失去刚刚召唤出来的王猛,这才是刘辩最不能接受的!
摆在刘辩面前的抉择无疑非常困难,稍有差池,很可能会陷于万劫不复的困境。但是能够抓住机会的话,也许会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收获巨大的利益!
“到底如何是好?”
刘辩双眼眯成一条缝,扫视着太极殿上的文武群臣,只恨自己手下人才还是不够用的。这时候再有几个顶级谋士帮自己分析下局面该有多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