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经费充足和人手充沛,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很少有什么科研项目,能让学者肆意消耗资源的。
从杨锐的角度来看,克隆羊更是个无底洞型的项目。
就是再过三四十年,人们对于克隆中的种种关键点,也是一知半解的。
历史上,苏格兰人是做了600多组实验,才做出一只克隆羊多莉,如果他们前期的研究非常充分的话,哪怕出于保险措施,最终也可能诞生两三只的克隆羊。
只能说,克隆羊多莉的出现,也是具有一定的运气成分的。
在它之前,光是流产的克隆羊就有数只之多,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不计其数。
杨锐如果不想将未来十年都耗费在同一个项目上的话,采取更经济的方式是势在必行的。
将每一个关键点都研究透彻,既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不可能达成,更加的没有必要。
只要杨锐的实验室能完成克隆羊的项目,之前的漏洞,没有研究清楚的关键点,自然会有人来查遗补缺的。
那么多地方大学的学者,刚出道的年轻人,第三世界的贫民实验室,一辈子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而且是乐此不疲,也得给人家一点机会。
苏帆和王良才也听懂了。
杨锐明显是不赞成他们步步为营的模式,王良才不禁有些着急,忙道:“杨教授,杨主任,克隆羊是一个系列项目,如果前期的成功率就不能保证的话,连进入后期的资格都没有啊。”
“谷强不是做到注核了吗?”
“谷强的方法,我们学不来啊。他自己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王良才叹口气。
杨锐淡定的道:“那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好了。”
“啊?”
“咱们同在一个实验室,同在一个项目组,分成不同的课题组,只是为了尝试不同的道路。既然谷强走通了一条,那就利用起来嘛,何必将经历花费在开辟一条并行道路上?我的建议,直到注核的部分,你们只进行查遗补缺的工作,从注核开始,继续发力好了。”
王良才听的发愣,却有醍醐灌顶之感。
“您说的对,没必要纠结为什么用5的浓度,5的浓度好用就是了。”王良才不由的敲敲自己的脑袋。
有没有人将一个实验研究的无比透彻呢?
当然是有的,但做到这一步的,通常都是由后往前研究的,也就是后人研究前人的成果。
真正在做开创性研究的,站在科学前沿的学者,他们就像是在原始雨林中探险的外乡人似的,谁有精力和时间,去探讨每一颗树的品种和特性?谁有能耐弄清楚每一寸土壤下的生命,或者观察到每一颗树冠里的动静?
做科研就像是在大雾天里开车,你不能停下来,那是等着被后车撞。你也别指望能有多远的能见度,看得到脚下的路,别一股脑的跌下去就不错了。
谷强的实验报告固然是缺少细节分析,但有一点是没问题的,他至少证明了路是通的。
“成功率还是要有的,但不用追逐极限,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好了。”杨锐等于将王良才和苏帆原本的思路给推翻了,不过,两人并没有不开心。
有价值的建议就要听,这是科研最起码的态度。
和细胞搞强项令的那一套是没用的,和经费过不去更是自找麻烦。
王良才自顾自的寻思着,片刻后,道:“既然是这样,我们先重复谷强的实验,然后将里面明显低成功率的部分摘出来,进行深入研究。”
“这样的话,谷强还会领跑一段时间了。”苏帆有微微的不甘心。
王良才看了苏帆一眼,道:“先快不是快,克隆羊是个大项目,就和长跑一样,我们就施行跟随策略好了。”
比起苏帆来说,王良才的性格明显更加的沉稳,而他的办法,也是最能利用两人优势的。
而且,比起傻乎乎的建地基的办法,修改后的方案,也是兼顾了成功率和速度。
最重要的是,谷强的优势,也间接性的变成了两人的优势。
杨锐也是暗暗点头,这样一来,实验室的效率也能大大增加了。
谷强的运气再好,也不是真的能直通答案的,不时的总是需要杨锐来纠正他的方向。最重要的是,理论储备的不足,令谷强的科研扩展能力很弱。
像是回溯实验,查遗补缺乃至于增加成功率,提高实验稳定性之类的,都不是谷强所擅长的。
但在克隆羊这么漫长的项目线上,这些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王良才则恰恰相反,他不是一个擅长制造惊喜的学者,却是一名稳定的长跑者。放下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面子,王良才得到的,却是补强快跑的机会。
“杨教授,我们还想申请更多的机时,尤其是晚上的机时。”王良才顿了一下,道:“能把凌晨以后的机时都给我们吗?”
“你如果把晚上的机时申请了,就必须每晚都来了。”杨锐问:“你的身体能受得了吗?”
“我可以中午睡两个小时的午觉,晚饭后再睡四个小时,另外,第二天早上还可以睡两个小时左右,没有问题的。”王良才说的轻松,在场三人却都知道,将整块的睡觉时间分散开来,是何等残酷的毅力。
“你不需要一些……私人时间吗?”杨锐见过拼命的,也经常要求实验员们拼命干活,但是,主动要求超长工作时间的,还是不多见的。
王良才咧嘴一笑,道:“家里人都不在跟前,我要私人时间做什么。”
杨锐被说的无言以对,耸耸肩,道:“这样好了,既然你家里人都不在京城,你就在食堂吃小灶吧。我让营养师给你配餐,保证味道好,营养足。对了,我前阵子还要了一名按摩师,国家一级的,等人到了,每天分配一个小时给你。”
苏帆羡慕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倒是王良才自己,茫然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