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新政(2 / 2)

“400元的工资,你们招得起多少人?”孙经理深表怀疑。

杨锐呵呵一笑,道:“400元的工资是给你的,其他人来,要从销售员做起,拿提成,能不能有100块,我也不保证。”

华锐目前做的好的医药代表,月薪有拿到上万元的,不过,这个就不必细说出来了。

孙经理心动了一下,转瞬失笑,道:“杨主任,我是来说服你的,没想到,差点被你策反过去。”

在座的几个人本来都有些听住了,此刻不禁都笑了出来。

杨锐也笑,说:“我也不是单单策反你一个,老实说,这条政策,我们华锐是准备执行下去的。”

“您说的政策是指?”

“从国内制药厂中,挖掘有潜力有实力的员工。”杨锐将很没有节操的挖人战略,说的清新脱俗。

孙经理却是一下子意识到其中的风险,眉头拧出一条深沟:“你们就不怕得罪人吗?”

“怎么会,我们是请人来工作的,又不是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高薪从竞争对手旗下挖人,原本就是很有性价比的事。

而在86年的环境下,这种模式就更有性价比了。

别说400元的薪水不多,就是翻倍,杨锐也开得出来。

而且,不像是机械厂或者资源密集型的企业,制药公司对销售人员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尤其是自带客户和政府关系的销售人员,哪怕是出高价买断他手里的资源,那都是相当划算的。

相比之下,国内有的是自带客户和政府关系的干部,他们是苦于没有套现的机会。

制药公司的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外是相当普遍的。

等到跨国制药公司大举进攻国内市场的时候,他们的这种手段更是把国企打的人仰马翻。

国企的福利待遇确实不错,编制内的工作也的确令人羡慕,但是,与外企动辄数倍乃至十倍的薪水相比,那就一点优势都没有了。

更不要说,外企的发展空间一点都不比国企弱。

不像是一汽或者电信这样的大型国企,中国的制药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几千人的工厂就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能形成集团公司的寥寥无几,发展空间也是局促。

反而是国外的制药企业,百年老店比比皆是,算下来全是世界五百强级别的强悍企业。进入国内以后,更是一个个的求贤若渴,以一名职场人区区三四十年的工作时间来说,只要有能力在其中一家企业立足,就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

孙经理看向杨锐的目光,突然就变的不安起来,问:“杨总的意思是,不管我去不去并医,华锐以后都会从并医挖人?”

杨锐点头:“不止并医,其他制药厂也有可能,国内市场放开了,人才也是要放开的吧,并医要从华锐挖人,也是能做到的,这才是一个良性机制,对不对?”

“并医哪里能从华锐挖得走人。”

“没有并医开不出薪水,就让人屈死在不生产的厂房里吧。”杨锐道:“孙经理,你来华锐,你就是并医第一个来华锐的人,也是第一批从国企走出来的管理干部,肯定是有好处的。”

海处长看不下去了,道:“杨锐,牛不喝水,不要强按头嘛。”

杨锐笑了起来,笑的海处长有些发毛,杨锐才道:“我们暂时不准备从国医外贸里挖人,除非你们的人主动找我们。”

海处长呵呵笑两声,心里却是警钟长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