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小牛肉(第二更)(1 / 2)

 鲁场长轻轻的打开遗传工程实验室制作的宣传册。

就85年的条件,宣传常用的“图文并茂”类的形容词,是没法做前缀了。

不过,杨锐还是想办法让宣传册变的醒目了一些。

他在一张纸上,采用了多种大小的字体,并且深度不一。

别小看这样的要求,在没有电脑排版的年代,任何印刷品的制作都是相当复杂的。

杨锐也是因为与史贵共同拥有一家出版社,有后者介入,才能轻松的印刷出想要的成品,甚至想改多少次就改多少次,还没被美工砍死。

鲁场长看的很是认真。

在他们这一代人看来,任何印刷品上的字迹,似乎都与真理沾亲带故。

如果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的话,那就更加难得了,许多人在拿到专业类的书籍的时候,都会抄写下来,也是一样的道理,他们担心自己将书还回去以后,会再也找不到了。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图书馆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而一间图书馆能够容纳的书籍的数量更少,除了著名的北大图书馆之类的机构以外,国内大多数图书馆的馆藏书籍数量都在万本的规模,当然,也有几千本书籍的图书馆,但那多数是应该被称作是图书室的。

然而,不管是数万本还是数千本书,想要涵盖20世界以后知识体系,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专业书籍就更加珍惜了。

而且,除了少数一些有钱的单位以外,个人想要购买专业书籍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在每月数十元的工资水平下,任何一本售价一元的书籍,都得让知识分子踌躇再三。

从鲁场长的角度来看,杨锐用来做宣传的小册子,已然具有了科普性质。

就结果来说,也的确如此。

在薄薄几页纸的宣传册子里面,杨锐详细阐述了国外的牛肉分类方式,以及销售方式,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西门塔尔牛的饲育技巧。

内容很简单,若是在中文期刊的网络里搜索的话,类似的文章起码能有十篇以上。

但对鲁场长等人来说,仍然是相同的问题,他们没有网络,他们也看不到所有的期刊,没有人能看得到,也就没有人能够掌握全部的信息。

任何一点有价值的知识,在80年代都是极具价值的,某些程度上来说,甚至比100年前更具有价值。

因为80年代是一个技术转化大爆炸的年代——虽然有无数的人在批判全社会在技术转化方面的投入不够,可现实的情况是,80年代的中国,在技术转化方面投入的资源比以往都要多的多。

从七十年代末期的缺衣少食到90年代的自给自足,在此十年,或者十五年里发生的事情,不是翘着腿坐在办公室里的媒体记者所能想象的。

的确,80年代的技术转化都很低端,可它们是适应时代的技术转化,就像是将烧整块煤的生活,换成了烧蜂窝煤的生活那样,它们的技术含量很低,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转化,而它们对社会的影响,却是一点都不低的。

杨锐撰写的宣传册里,更是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勉强要说,也就是一些储备饲料和育肥的技巧。

可就是这样,也引的鲁场长大为重视,认真看完了宣传册以后,仔仔细细的将之装回到信封里,并小心的收藏到了大衣口袋内。

不得不说,杨锐的名气也是一个催化因素。

要是普通大学生拿一本宣传册子过来,鲁场长就算是花时间去看,也不会给予太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