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 张扬(1 / 2)

 蒋同化又等了两分钟,仍然没有人在本子上自信打钩。

蒋同化不由扭动一下,将挨着自己的脑袋挤开,直起腰来,问:“没人看过这个46项?”

“查一下吧。”他的实验室副手张泽宇就是研究药物反应的,此事小声道:“我印象里应该是看过的,但是得查一下才能确定。”

“其他人呢?”蒋同化向四周看看。

药效学实验方法在他的实验室里是常用的实验方法,虽然说一个人掌握所有不太可能,但大家集合起来看过绝大多数实验方法,还是非常现实的要求,否则,实验方法都不能完全掌握,做实验不是扯淡?

然而,并没有人回答蒋同化的问题。

“把老黄和张广路叫过来。”蒋同化喊到的两个人,都是研究所里有名的智多星,以博闻强记而闻名。

北京的研究所里,博闻强记的学者多如牛毛,张广路比较有名的事迹是将圆周率背到了5000位。五千个数字读一遍都要半个钟头,他背一遍用的时间更短。尽管距离世界纪录还远的很,但在学术界,有这么一项出众的业余爱好的人还是很厉害的。

张广路和老黄一会儿就过来了,仔细的看了蒋同化手里的书,张广路立即表示见过。

蒋同化有点不放心,在本子上打了个问号,道:“张泽宇去查了,小张你去帮帮忙。”

张广路立即答应了一声,跑了出去。

没多长时间,张泽宇和张广路就带着一本期刊返回。

张泽宇笑道:“还好有广路帮我,幸不辱命。是今年新出的一篇论文里的,英国牛津大学的班森教授写的。”

“我看看。”蒋同化将期刊拿过来浏览了一遍,高兴的道:“广路记性好,泽宇记性也好,难得看的书也比较多。好,这条我就划掉了。”

蒋同化将本子上的问号改掉,振奋的道:“泽宇,广路,一起来,咱们继续看,看完了,好好写篇文章,一起署名。”

“好。”张泽宇笑呵呵的。如果能用杨锐踩脚,高度可就厉害了。

张广路不爱说话,只将脑袋塞进了桌子上空。

杨锐的《药效学实验方法》的上空,比希斯罗机场的空中还要拥堵。

臭汗味在空中弥漫,但大家似乎都不怎么在乎。

有了张广路的加入,看书的进度又加快了。

蒋同化一连翻过七八页书,都没再遇到问好,心情大好。

一群人不顾房内的闷热,积极的进入了接下来的阅读状态。

这里除了老黄和张广路,其他人本来就在阅读杨锐的论文,这也算是正事了。

而在张广路的帮助下,阅读的更加顺利。

蒋同化一路翻到了只剩薄薄一点的地方,才第一次遇到张广路摇头的情况。

“记不清了?”蒋同化问。

“我应该没看过。”张广路道。

“其他人也都没看过?老黄?”

老黄也是摇头,道:“没看过。dfo通过抑制odc的活性和多胺的生物合成,影响iec细胞的增值分化和移行,这个题目很具体哦,如果看过的话,我一定记得。”

张广路也道:“这个问题国内基本没有研究的,国外好像也是初始阶段。”

“那就放一放,看下一个。”蒋同化犹豫了一下,还是打了问号。

这个问号,却像是吹响了问号的号角似的。

下一个,再下一个,下下一个,一个接一个的被蒋同化打了问号。

问号一口气打了六个,等蒋同化反应过来的时候,第七个问号也打了下去。

“这个,里面会不会又有今年新出的论文?”蒋同化迟疑了。

“咱们所里的资料,肯定没有。”张广路回答的斩钉截铁。

蒋同化想了想,道:“这样,老黄,麻烦你跑一趟,拿这七个去趟情报所,看有没有重复的。”

“好。”老黄将实验方法的几个关键点抄下来,又自看了一遍才离开。

蒋同化又继续往下翻,只是有些心不在焉。

一会儿,本子上又是四个问号打了出来。

“没有见过的?”蒋同化忍不住问。

“恐怕是原创的。”张广路用考究的语气道:“你看它的注释,就参数上来说,灵敏性和稳定性都非常高,不止比国内目前采用的实验技术方法高,比国际上目前通用的几种实验技术方法也要高,这个不止是原创了,应该是具有相当实用价值的新技术了,很值得推广……按道理说,这样的技术方法,我们既然不知道,那就一定是新的……”

张广路说话的时间,就见对面人拼命的给自己打眼色。

张广路之前并没有参加到蒋同化的“找茬组”里,但还是约略的知道杨锐和蒋同化不对付,这时候被人提醒,才有些明白自己说多了,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我是从逻辑上分析,实际情况也可能不同。”

蒋同化神色稍霁,道:“实际情况当然可能不同,杨锐在国外的关系网比较广,提前得到一些新的实验技术方法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