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第174章 邮寄论文(1 / 2)

 杨锐将六篇论文,一股脑的装入信封中,填上《生物化学系统生态》的地址,塞进了邮箱,深深的吸了一口寒冷的空气,吐出浓浓的白气,整个人都显的轻松起来。

天寒地冻的,邮政所里只剩下吴倩一个姑娘值班,她一边烤火,一边注意着杨锐的表情,此时不失时机的笑了一声,道:“杨大才子,你又写文章了?”

两人从一个院子里长大的,吴倩和杨锐话就很随便了。

杨锐自己反而有不太适应,先笑了两声,才:“是啊,又写了几篇论文,准备发表出去。”

“为啥是几篇论文?不是应该一篇一篇发表的吗?哎呀,你是不是没时间下山来,所以积了好几篇论文才发表?这样容易被人家抢先阁,下次再这样,你不如打个电话过来,我上去取了,帮你邮寄。”吴倩一着急,声音又轻又脆,像是个初中的女生似的。

按照年龄来算,她也就是个初中女生。

杨锐听的一笑,心情颇好的道:“你都知道论文是要一篇一篇发表的了,不错啊。”

吴倩脸一红,:“你都开始给外国期刊写论文了,我总不能什么都不知道阁。”

杨锐愣了下,迟钝的察觉到了什么。

吴倩却是个活泼的性格,一句话完,就迅速接上另一句:“你还没要不要我去取论文呢?学校到镇上也不远,肯定是你懒得下来,这样很吃亏的阁,万一被人抢先了,你的论文不是白写了,还是写一篇发一篇阁,别存着了。”

杨锐失笑,道:“不是我懒得下来,是这批论文要整个的发出去。”

“为什么?”

“因为联系很紧密,如果我单发一篇,别人一看,就能根据这一篇论文,将我后面想写的东西,自己推理出来,做了实验,写成论文。所以,我必须把他能推理的部分,都给写出来,给写尽了,这样才不会吃亏。”杨锐要在实验室里,是不会这样解释的,但正因为吴倩不懂,他才有解释的兴趣,觉得这样更加轻松。

精制茄尼醇的实验已经基本完成,如果单篇的发表论文,那就是为人做嫁衣了。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个生物团队在搜集情报,寻找可攻坚的目标,若是有人看到了杨锐的单篇论文,就某个问题延伸研究下去,成果和名声就全都是他们的了。

因此,杨锐必须将一个问题全部解释清楚了,将能做的实验都做出来,才会将成体系的论文发表出去。

在科学界,是没有“子公司”的出路的。指着天上,太空中有个黑洞,这就是臆想,和“我见到了ufo”的概念差不多,即使有黑洞被发现了,这个话的人也早被忘记了。想做霍金,你不光得指出天空中有黑洞,你还得估计黑洞的物理性质,探讨它对周边物质的影响,以及周边物质对它的影响,最终,你得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预言,明如何证明黑洞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让实验物理学家变成纯粹的蓝领科学家,将荣誉归于己身。

得不到名誉的科学家,就像是没有水的鱼一样,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

吴倩很认真的听着,并思考着道:“既然根据一篇能推理出另一篇,为什么不把两篇合并起来,做成一篇?”

“因为不止两篇,有好几篇呢。”

“那就都合起来呀。”

“全部合起来的话,字数就太多了。再者,它们毕竟是分开的几个论,不好联系的。”杨锐笑笑。他其实还是不够自信,正常的论文一般在000字以下,多到五千字就是很大的篇幅了,他的六篇文章挤来挤去的,都快要两万字了,这要是合并在一起,作为科学论文都可以独立成刊了。

外国期刊的编辑也是看头衔,要是有一个“博士”或者“教授”的名头,他弄一篇两万字的文章过去,人家或许还会认真考虑一下刊登问题。连一个本科帽子都没有,要求一本sci杂志发表一篇万字文章,杨锐怎么想都觉得不靠谱,期刊社也担心风言风语的。

另一方面,精制茄尼醇虽然是一项很赚钱的技术,可它毕竟是应用性的,就学术性来,价值不能是非常高,不一定能令对方有独立成刊的冲动。

正因为如此,杨锐才将这几篇论文继续寄给《生物化学系统生态》。熟悉的期刊能够让他得到不少的便利,不仅节省时间增加效率,也能提高安全性,否则,投给一个新的期刊,要是遇到重修之类的要求,一来一回的耗费时间,很可能就落后于其他相关研究者了。

许多研究者都是如此做的,若是不遇到特别情况,大家都习惯投给熟悉期刊,当然,是在影响因子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对杨锐来,除非自己觉得写出了影响因子4。0以上的论文,否则还是投给《生物化学系统生态》比较方便。

期刊的影响因子都是每年计算一次的,在当年度,也没有必要追求数后的影响因子的多少。

就后世的经验来看,一名中国大学的研究生,论文若是能登上sci检索的期刊,无论影响因子是0。5还是1。0,都算是不错,毕业也没有丝毫问题。博士生若是能写出影响因子。0的文章,在普通大学已能顺利毕业了,写出。0的文章,已经堪称优秀,落在二本学校的话,还能受到相当的重视,弄不好就是一时轰动。

影响因子4。0的论文,对于高校的老师来,也是相当不错了。优秀的副教授和普通的教授,通常也就是这个水平。

至于影响因子5。0乃至。0的文章,只要有一篇,在普通高校已经可以过的相当滋润。当然,像是北京这样的地界,。0的文章还是不够看的,作为汇聚了国内最多资源和人才的城市,北京高校的教授往往需要8。0乃至更多影响因子的文章,才能活的比较舒服。

由此也能看出校际间的差距。在科研水平落后的地区,一个省的高校数千名教授副教授合起来,年内兴许也没有一篇影响因子10。0的文章,但在北京这样的地方,一个二本学校,一两年就能冒出一篇影响因子10。0的文章。学生若是有志于学术的话,差距是极其巨大的。

本科是科研生涯的学生,本科生跟着最高水平4。0的教授,就像是学阶段接受学历高中的老师讲课一样,四年过去,再与学阶段接受学历本科的老师讲课的学生同场竞技,想赢实在不易。

杨锐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也是无奈,想了想,觉得一次六篇论文也够多的了,遂道:“吴倩,再给我张信纸,我发封快信。”

“你要是着急的话,发快信不如发电报,反正你有钱。”吴倩对杨锐的稿费还是耿耿于怀,她后来也写了文章投稿,始终没有被录用,想想就觉得憋气。

杨锐问:“我要给我国外发电报也可以吗?”

吴倩笑了:“咱们镇的邮政所,从开门到现在,还没给国外发过电报呢,要不我问问?”

“算了,人家都猫冬呢,我也不是那么着急,就用快信阁。”杨锐着要了纸笔,给《生物化学系统生态》杂志社写了封短信,仍然是投稿信的格式。

按道理,他都是《生物化学系统生态》杂志的审稿人了,用不着投稿信来明自己的背景和个人信息了,但因为这次的论文数量实在太多,他觉得有必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