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稿酬(1 / 2)

 新鲜出炉的数学分类习题册,在西堡中学引起了不的轰动。

校长赵丹年看到的新鲜分类方式,其他人也看到了。

不仅是回炉班的学生,高一和高二的新生,甚至学校的老师,都想方设法找来油印的卷子,认真的誊抄下来。

到了第二周的时候,更有临近几个乡中的学生长途跋涉,就为了抄一份习题册回去。

杨锐知道,这是周末回家的学生或老师,将消息传播了出去。

别看现在的通讯设备少,某些消息的传递却是一都不慢,像是这种能提高考学成功率的东西,在许多人眼里怕是和仙丹一般,哪怕自己用不着,也要赶紧通知亲戚朋友的孩子。

不过,其他人的激动并不能影响杨锐,他依旧不紧不慢的执行着自己的计划,每天早上跑步锻炼身体,晨读英语,上课时抄一些东西,或者邮寄出去,或者交给王国华他们去油印,晚上的时候集中起来授课和解疑。

这里面,他最重视的是身体锻炼,其次才是自学英语和解题授课,抄文章换钱则被他放在了最末的位置。

这一世,获得了难得的好身体,杨锐可不想浪费了,趁着高热量食物尚未侵袭食堂,他试图练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六块腹肌。

至于赚钱,杨锐尽管有些想法,却缺乏付诸实践的基础,只能先行积累。

好在眼下还不是金钱万能的环境,赚钱的压力也远没有后世做研究生时大。

而且,国企商店憋仄狭,服务环境之恶劣令逛街变成了一种乏味乃至痛苦的事。

房地产还不允许私下交易,也没有股票政权让人投资,开店设厂的政策虽然松动了,但在内地依旧是颇有风险之事,搞不好就会进监狱。

杨锐赚钱的目标,也仅仅是改善生活,最多改善乡中的教学环境罢了。

要做到前者,其实发表一篇文章也就够了。

……

杨锐的第一份稿费,来自《中学生数学》,这是一份81年新创刊的科普类读物,以中学生和中学数学教师为主要读者,门槛较低,发行量却不,且是中科协直管,北师大主办的全国性期刊,千字稿酬因此达到了5元,在科普类杂志中份数中游。

杨锐发表的《浅谈解析几何中常见的最值问题》,共有800余字,配上图形,最终共得稿费元。

此时,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不过三四十元,杨锐一周的生活费是元钱加7斤粮票,在学生中已属土豪阶级,元等于他个月的伙食费,自然是很不少了。

自这一天起,杨锐就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午餐,改在了西堡镇的饭店。

8年的人还不太会用地沟油做菜,转基因、瘦肉精等现代人谈之色变的产品亦是不存在的,在饭店里,就连清油、肥肉和调味料都放的很节省。

这在蹭吃的王国华眼里,绝对是吝啬的表现,可在杨锐看来,却是非常健康的饮食方式。

他要锻炼身体,就要摄入大量的蛋白质,而学校食堂除了馒头和菜汤以外,根本不会提供多的食物。至于味道,那更是没法比的。

杨锐只去了两天,老板就记住了这个每顿都要荤菜,却只要瘦肉不要肥肉的帅伙子。

第三天,杨锐独自一人再来的时候,老板做好了菜,自己端了出来,放在桌上以后,笑呵呵的递了一根烟,拉关系道:“同志来镇上工作?是大城市人吧?”

杨锐摇摇头,把烟推了回去,笑道:“我是上面的学生,还没工作,不会吸烟。”

“不吸烟好,不吸烟好。”老板笑呵呵的收起了香烟,又问:“那你是新转学过来的?”

“为啥这么?”

“乡中的学生,有钱来咱店里吃饭的,就那么几个,和你的做派也不一样。咱这不是才见过面吗?就猜你是从外面来的。”老板有肚腩,习惯性的拍着,三十岁左右的年纪,眼睛眯起来只有一条线。

杨锐端起碗,不客气的刨了两口米饭,才道:“我是最近赚了钱,就来改善改善伙食。”

“那你可赚了不少。”老板眼神一亮,给杨锐倒了杯茶水,推给他,笑道:“鄙姓史,名贵,叫老史或者贵子都行。”

杨锐皱着眉头放下碗,心想:你一个开饭店的姓史叫史贵,还让我叫你老史……

怎么想怎么不对……

老板看他表情,无奈苦笑:“名字是爹妈起的,我也没办法。这不,我最近就老想着找别的门路,这位兄弟,有啥门路,指一二,我绝不会亏待了您。”

这样也能拉关系……杨锐佩服的笑了,实话实道:“我是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人家给了稿费。”

老板看看桌上的菜,一荤一素配米饭,要块钱,放在寻常人家就是一个星期的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