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资料无数(2 / 2)

杨锐躺不住了,穿好衣服出门,然后被冷风吹的一个哆嗦。

“你子别又感冒了。”一个学生从侧墙的两块破门板夹缝里伸出脑袋,拉住杨锐问:“病好了?”

“好了。”杨锐看了他一眼,立即想起他的名字:王国华,正是这个时代很常见的起名思路。

印象里,他很早以前就和杨锐一个寝室了,也是要好的同桌。这一次高考,两人双双落榜。

表面上看,王国华似乎没有受到落榜的影响,精瘦的脸颊带着笑,:“西墙那边人满了,要看书的话,不如呆这里,风。”

他把一块破门板掀开,让杨锐挤进来。

杨锐迟疑了一下,钻了进去,旋即头道:“确实把风给挡住了。你在看什么?”

王国华把手上的笔记本拿给他,不好意思的笑笑道:“这次考试,三角函数的分基本没拿到,我这不是想再学一下,哎,你这几个符号,倒来倒去的有什么意思?”

杨锐好奇的打量着他的笔记本。

只见普普通通的开白皮本上,用蝇头字记满了题目和知识,分类虽然不甚详细,却也有模有样的。

8年虽然已经能买到参考书了,但数量和品种都很匮乏,而且价格相对于普通人的收入来并不便宜,一般的中层干部家庭也搞不起题海战术。王国华的父亲是西堡镇邮政所的所长,股级干部,就行政级别来,就是比副科长还的普通科员,他家里又有三个孩子,自然是能省则省。

对乡镇中学的学生们来,抄题做几乎是自然而然的。

杨锐将他的笔记本翻了翻,习惯性的道:“三角函数有时候确实让人晕头,不过,只要把正余弦正余切这些弄明白了,做题也简单。”

王国华“咦”的一声,道:“哎呀,你子,怎么着,你弄明白了?”

杨锐哑然,道:“算是弄明白了吧。”

他堂堂金牌补习老师,要是连这样的基本知识都弄不明白,还怎么混饭吃。

王国华不信:“你数学才考了0多分吧,难不成全是在三角函数上得的?”

数学是大老虎,许多乡中的学生平均分连二十都没有。尤其是那些最近几年才开始读书的学生,若是不下大力气从学补起,见到二元方程都吃力。阿里巴巴的马云就曾参加了8年的高考,得19分。

杨锐摸着下巴想了想,看四周没有别的学生能听到两人的对话,遂道:“我考试的时候怯场,考前背下的东西全给忘了。不过,我还真知道几个特别的法子。”

“不信。”王国华实诚的很。

杨锐也笑了,道:“那我把我学的法子,给你听听?”

“那就听听。”王国华稍稍来了精神,这年月,学生们互相学习的氛围很浓厚,因为资料很少,高水平的老师也很少,只能四散打听消息,互相帮助。

“这个叫六边形记忆法,你先画个六边形……”杨锐拿过王国华的纸笔,边写边道:“从左上方这个角开始,依次写上s,s,t……然后,就有这么个规律,你看我给你,第一,对角线连接的两个三角函数值是互为倒数。第二,每个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的乘积,比如s就等于s乘t……”

王国华听了几句,眼睛就瞪圆了。

这种总结性的记忆方法,别80年代没有,就是有也没有充分的传播途径。

恢复高考至今,才不过短短五六年时间,别学生们摸不清门道,老师也云里雾里的。考什么,怎么考?教什么,怎么教?谁都不清楚,以至于各地教育局都要组织教学组,拉一些稍微清楚的,然后对各地教师进行再教育。

若是以后世的标准来看,大约只有少数大城市和教育重镇的某些重中学能在所有的教学科目上达到平均水平,至于西堡中学这样的乡镇中学,全靠早些年毕业的中专生和高中生来教学,其中水准最高的竟是一名老三届的高中毕业生,他因为已经结了婚,在77和78两年高考落榜以后,就只好放弃深造,留在了学校里。

用高中毕业生来教高中学生是这个年代的乡镇中学和厂矿中学里,再常见不过的景象了,至于效果如何,就只有天知道了。

王国华如饥似渴的听着杨锐的讲解,在他心里,所谓的“六角形记忆法”已然是某种秘笈般的存在了。

太神了。

王国华拼命的做笔记,恨不得将杨锐的每个字都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