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2 / 2)

佩剑星痕 美丽的蛇 0 字 2021-07-04

“皇上喜欢的不就是英王的这个性格吗?若是英王一切墨守成规,皇上您又何必将英王派去郑州?不过皇上也无需太过担心,英王虽然有些时候好偏激一些,但为人还算的上谨慎。也许小麻烦有一些,大问题应该不会出。”

“皇上现在最应该考虑的是,怎么面对朝中诸臣的那些弹劾奏折。以及汝州那里。”听到皇帝的抱怨,郭太医微微一笑道。

足足等了七八天,才接到皇帝郑州善后一切事宜,由英王酌情处置,一切以安抚郑州民意为佳,不必事事请旨,待事毕之后回朝之时在具体上奏这道用八百里加急发来,待抵达郑州时已经是半夜的明旨之后,被从床上拎起来接旨的黄琼不禁摇头苦笑。

自己本想使太极手,将最麻烦的这些实情推给老爷子,那里想到老爷子又原封不动的还了回来。自己酌情处置,以安抚郑州民意为佳。这不是将皮球又踢给自己了?自己要是真有这本事,又何苦被那些垂涎郑州土地的宗室派来的人堵的连大门都出不去?

更让黄琼担忧的是跟随明旨一道而来的单独给自己的密旨。王大龙生死不知,范剑居然光天化日之下在太医院门口遇袭身负重伤,是那个人狗急跳墙了还是在向自己*威?

密旨上虽对范剑遇刺的情况只有三言两语,但黄琼仅从这三言两语中便可看的出当时是怎样的惊心动魄。而更让黄琼揪心的是王大龙这个现在对自己忠心耿耿,极有可能已经遭遇不幸的侍卫长。闭上眼睛一想起王大龙经常会发出的那股子憨憨的笑容,黄琼的心中就像是刀剜的一样难受。

看着手拿两道圣旨,闭目不语的英王,被招来同接圣旨的苏进、郑洪二人也不敢出声打搅。明旨的意思他们是听到了,但那道只有英王自己看到的密旨上究竟写的什么,他们二人没有去问,也不敢去问。该让自己知道的,英王自然会告诉自己,不想让自己知道的,这位年轻的王爷是绝对不会透露一个字的。

好在闭目沉思的英王总算没有忘记还有两个人等在自己面前,不大一会便睁开了双眼,拿起那道明旨对二人道:“皇上的意思,你们怎么看?如今河南路诸官员已经返回汴州,你们现在就是郑州这一地的父母官,差事还需你们去办理。你们琢磨一下怎么处理为好?”

“王爷,皇上此举微臣也有些琢磨不透。历来无论何种情况,是天灾或是**,在善后之时都是皇上或是朝廷拿出一个大概的章程,交由下边人去办理。可这次,皇上居然放手的如此彻底,这实在让臣等颇为不解。”两人对望一眼之后,苏进一躬身道。

二人也被皇帝这一手弄的有些糊涂了、正如苏进所言,历来都是皇帝或是朝廷拿章程,下边的人执行而已。今天的圣旨却明明白白的告诉几人,郑州一切善后事宜全部由英王做主,这自大齐开国以来还是首次。

“一切一安抚郑州民心为要。郑州百姓满意便是朕满意。”这个算什么章程?究竟做到什么样子,才算郑州百姓满意?面对着这封圣旨,两人也有些彷徨。这是不是皇帝表态,支持英王在郑州放手去做?

苏进这番话说完,郑洪又道:“王爷,天威难测。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不要去揣度圣意了。皇上心中所思,岂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能去轻易猜透的。与其妄自猜测君意,还不如脚踏实地去做。不管怎么说皇上这也算是告诉我们怎么去做,我们便按照皇上的意思去做罢了。”

“王爷,皇上明旨告诉我们一切以安抚郑州民心为要。现今若想安抚郑州之民心关键便是被韩王霸占之郑州府的土地一事。韩王就藩郑州多年。郑州膏腴之地十之六七都在韩王府名下。剩余的也多控制在郑州知府与郑州兵马使以及原郑州大小官员手中。尽快将这些土地发还给原主,是解决目前郑州善后事宜的当务之急。可怎么发还才好?还需王爷拿出一个条陈出来。”

说到这里,郑洪顿了一顿,又道:“好在我们在抄韩王府之时曾经搜出韩王府的账册,这些土地被韩王用什么方式霸占,霸占何人之地记述的很清楚,我们可以按账册索骥,将这些土地返还原主。只是,王爷如今整天赖在知府衙门不走,就差没有在那里打地铺的那些人怎么办?”

听完二人所言,黄琼摇摇头道:“那些人不必去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些人还真不怕事大,什么便宜都想占。只要我们处置完毕,这些人没有捞到好处自然散了。将那些土地发还原主,这也是本王的意思。只是?”

说到这里,黄琼有些迟疑。这些土地的地契上的主人现在都已经是韩王府,原主手中的地契早就不在。没有了地契,如何才能将韩王府名下的这些土地分配公平,这才是最挠头的事情。郑洪所说的那个账本他也见到了。账本上只说部分土地的来源,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只记载了田亩数,其他什么都没有交代。而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又有很多已经成为流民,不知所踪,就是想发还原主都找不到。现在发还土地,恐怕会有很多浑水摸鱼的人。黄琼就不信,目前整日里围在郑州府衙外喊冤的那些百姓真的都是普通百姓?

见到英王有些迟疑,心中大概猜测他所思为何事的苏进略微犹豫了一下道:“不知道王爷对前唐开国之时采取的均田制有何看法?”

“你的意思是先暂不将这些土地发还原主,而是采取前唐开国之初采取的均田制办法?将韩王府名下的这些土地平均分给郑州百姓?”黄琼微微一愣,旋即明白了苏进的意思。

苏进摇头道:“微臣的意思即是也不是。王爷,若是在郑州全部采取均田制不可能。韩王虽说占据郑州膏腴之地十之六七,但现在的郑州毕竟不是乱世刚定,百里无人烟的前唐开国之初。那时天下战乱刚刚结束,人少地多。”

“如今天下早已元气尽复,人烟日益稠密,在实行均田制,恐将会惹出大乱子来。而且对那些流亡在外的人也不公平。臣以为除将能查出确切实据的土地发还原主之外,其余查不出来的或是原主已经不在的,可以改为官田,采取百姓自愿租种或是由官府统一按照家中人口租给百姓,官府为其提供种子与耕牛,秋后在一并结算。这样也便于已经外出做流民之百姓返回之后土地的处理。”

“王爷,微臣自在虎牢关外听从王爷的那句话一切以民为主的教诲之后,就一直在琢磨郑州善后事宜。而郑州善后事宜什么是最主要的?就是这土地问题。不过也是最让人挠头的问题。郑州地方虽是我大齐之地,但数年下来与前唐开国之时虽不尽相同,但有些类似之处。所以臣琢磨良久才想出一个在前唐均田制基础之上想出这么一个法子。”

听到苏进所言,黄琼摇摇头道:“这世间那有那么多公平之事可说?心里想着事情就是好的,只有想着事才能办好事。不过万事开头难,但记住只要敢于面对问题,就能拿出解决之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吗。”

“为官之道与做人之道相同。你们都是读书人,要记得圣人的教诲,更要记得民心这二字。民心不可辱,民心不可欺。辱民者,总有一天会付出沉重的自己承受不了的代价。凡事要记得人在做,天在看。”

说到这里,黄琼看看面前的二人道:“本王话说的已经够多了。你们二人是郑州的父母官,郑州善后事宜还是要以你们为主。既然有了想法,你们回去之后要尽快拿出章程来。郑州的形势已经不容我们在拖延下去了。”

说罢,黄琼又道:“那些散布谣言的人还要继续查。不过尽量不要惊动百姓。你们想一想,若是郑州此时在乱会对什么人有利?你们按照这个去查,也许会有些发现。有的时候往往不引人注目的蛛丝马迹会暗藏着更大的玄机。不过你们要记住一件事,郑州绝对不能再乱了。”

黄琼此番话说完,苏进与郑洪二人对望一眼。苏进还想在说什么,身旁的郑洪却微微拉了一下他袖子,下颌指了指又闭上眼睛不想再说话,神色中却又透露出一股子说不出疲乏的英王摇摇头。见英王这个样子,苏进微微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与郑洪轻轻退出了黄琼的书房。

退出书房的苏进苦笑着看着郑洪道:“老兄,王爷这是拿定主意当甩手掌柜的了。这算的上是怎么一回事?皇上甩手将郑州府善后事宜交给英王,英王又甩手交给你我。我真不知道这是对你我的信任还是什么。”

“我说老兄这有什么想不通的。你也不想想,若是英王对你我为人不了解会将此等大事交给你我?为上者,会将人才是大成。皇上的心思你我不要去瞎琢磨,否则将来倒霉的是自己。但对于英王来说,只要拿出一个章程便可,事必亲躬,有时候往往会事倍功半。”

说到这里,郑洪顿了一下道:“况且英王将此事交与你我二人,他正可腾出心思琢磨一些其他的事情。我说老兄你真的以为堵在郑州府衙外的那些人那么好打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