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2 / 2)

佩剑星痕 美丽的蛇 0 字 2021-07-04

不过失望归失望,但英王这十条禁令却是没有人敢违抗。任何一支能打仗的军队,无不都是纪律严明之军。靠放纵军纪来提升的战斗力并不能持久。骁骑营是大齐朝数一数二的精锐,这本身军纪就极为严格。

况且此次平叛毕竟是在内地,甚至就在京畿附近。比不在边军时天高皇帝远,作战之时顺手发些洋财,上司为了鼓励下面人卖命也都睁一眼闭一只眼,甚至有意纵容。毕竟皇帝还不差饿兵吗。

大家在边军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整日厮杀不就是为了功名利禄吗?保家卫国,对不起这个年代的人的觉悟还没有这么高。官就那么多,不可能公平的论到每一个人。升职之时更不可能每一个人都照应的到。所以为了让属下多卖些命,发点小财却是未尝不可之事。

但这次却不一样。不仅战场就在京城近郊,距离京城就近在咫尺。甚至身后还有一名亲王坐镇督战。在人家已经答应赏赐的情况之下,你在违反军纪,去干些顺手牵羊的事情,那倒霉的可就不止你一个了。英王临来之时宣布的那血淋淋的十杀令的时候,骁骑营中诸将可都在场。谁能保证这位权知郑州处置使的年轻亲王不搞株连。

这位亲王的手段,昨天才抵达虎牢关的骁骑营军士早就听先来的那些同僚提起过。在看看依旧挂在虎牢关城头上的那几颗已经有些发臭的人头,骁骑营将士早就死了发点洋财的心思。看着那几颗人头,骁骑营诸将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文质彬彬的王爷下起来会如此之狠。两个百户只不过在久战之下稍微后退就被他亲自斩首。若是自己在违反了他公布的那十杀令,恐怕他杀起自己来绝对不会手软。

有了两个倒霉蛋做前车之鉴,再加上黄琼已经答应重赏,所以骁骑营军士也都相当的自觉,没有去触霉头,违反这位年轻王爷的那十杀令。这些边军下来的汉子可不想没有死在战场之上却死在自己人的刀下,那才叫冤那。

黄琼对于于指挥使的回答并没有多问。他相信这位于指挥使不会再这点小事上对自己隐瞒。一是没有这个必要。骁骑营本身就是纪律严明的部队,这种公开违抗军令的事情几乎没有可能发生。而这位于指挥使又是很相信自己部下的人。

二是也根本瞒不过去。叛军的主力又都是在关前,自己面前被缴械的。自己就在战场之上,若是真有根本就无法瞒过自己。最根本的是这位于指挥使也压根就不会为了几个区区违抗军令的士兵得罪自己。若是他的脑袋真那么死性,又如何做的上骁骑营这种大齐朝第一主力军都指挥使位置的?

得到肯定答案的黄琼微笑的点点头,座到韩王那张椅子上对身后的刘虎道:”给于大人倒茶。于大人忙了半天也该歇歇了。还有你亲自跑一趟去把苏长史和那位都统同知请过来。处理这些物资和人,还是听听他们的意见为好。毕竟对于民政来说,他们更擅长。”

听到黄琼的吩咐,刘虎指挥身后的亲兵就地取材的利用帐中的茶叶给二人沏上之后,诺了一声,便急忙的安排去了。

看着刘虎的背影,黄琼摆手挥退帐中的亲兵之后,才举起茶杯慢悠悠的道:“于大人,本王见韩王这里有些上好茶叶,咱们一起尝尝如何?看看本王这位二哥的品味如何?”

上有所命,下那敢不从。本来着急将这里的事情处理完毕,自己率大军尽快赶往郑州的于指挥使,见英王不着急,也只能奈着性子,陪这位王爷在这里品茶。

好在韩王这里的茶叶的确是极品,一掀起摆在面前的上好汝州精瓷的茶碗的盖子,一股清香便飘了出来。这位于指挥使明显也是爱茶之人,闻到这股茶香,端起来一尝之后不由的出口赞道:“果然是好茶了,不枉一两百金的价格。桂林郡王府出的茶叶果然名不虚传。”

“哦?于指挥使也是喜茶之人?”喝着这种想来闻着茶香就是上等茶叶的茶,实则除了味道之外,根本就没有分辨出茶叶好坏,有如牛嚼牡丹一样的黄琼听到于指挥使这声称赞,特别是直接说出这种茶叶的来源之后,不由的一问。

作为后世一名咖啡爱好者,黄琼对茶叶基本上不太能分出好坏。他只是从杯中的茶水散发出的茶香猜出自己杯中的茶叶是好茶,至于好在那里实在是分不出来。更别提张嘴就能说出茶叶的出处以及价格。

不过听着这茶叶的价格,黄琼也不禁暗暗瞠目。若是这位于指挥使说不错,那么这帐内的那罐足足有一斤有余的茶叶,价值绝对可以称的上不菲了。更是在心中暗赞这个桂林郡王府好大的手笔,一两茶叶居然能卖到百金这样的天价。

听到黄琼的话,这位自从与黄琼接触以来,一直显得比较沉默的于指挥使,不禁有些眉飞色舞的道:“英王殿下有所不知,下官可以一日不食,却是不可一日无茶。只是俸禄除了养家之外,实在所剩不多,平日里实在舍不得买上这桂林郡王府出的下煞人香的名茶。”

说到这里顿了一下道:“想来王爷平日里不太喝茶,是以不知道这种茶叶。这种茶叶是桂林郡王府所出,极为名贵,平日里百金一两尚且难求。别说下官这种微末小官,就算是一般的富户也很难常饮。除了那些家资雄厚之人之外,一般人是等闲消受不起的。这种茶叶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说完之后,这位于指挥使盯着那个茶叶罐半晌才苦笑道:“下官平日里最多也就买些桂林郡王府所出的低档茶叶来喝喝。就这样,下官一年的俸禄也有大半要花在这茶叶上。象今日喝的这种名茶实在是舍不得喝,更是喝不起。若是平日里都喝这种茶叶,恐怕下官全家都要去讨饭了。”

看到这位于指挥使的眼睛盯着茶叶罐,黄琼会心的笑笑道;“所谓宝剑赠英雄,红粉赠佳人。本王平日里正如于大人所说的很少喝茶,也分不清茶叶的好坏。这种好东西留着也是浪费。若是上缴的话,想来宫中也不缺这种东西。既然这种茶叶如此之好,于大人又如此喜欢,本王就借花献佛,将这些茶叶转送给于大人。”说罢,黄琼向正要开口婉拒的于指挥使摆摆手道:“于大人放心,本王只是想让这种东西物有所值罢了,绝对没有其他心思。况且若是于大人被一罐子茶叶就能轻易的拉走了,父皇又如何能将骁骑营都指挥使这样的重任交与于大人?于大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本王也要有信心。”

“只是本王有一事有些不明白。何以桂林郡王府所出之茶叶如此之昂贵?这天下产茶的地方如此之多,为何单单桂林郡王府所出之茶让人趋之若鹜?于大人既然是喜茶之人,还请于大人为本王解答一下?”黄琼指了指手中的茶碗道。

“王爷有所不知,在我朝开国以前,茶叶一直是蒸制的,这种蒸青饼茶虽去青气,但仍具苦涩味,且香味不正。后桂林郡王发明炒茶之法,非但尽除苦涩之味,且香味浓郁。一经流传,便极受欢迎。”

“虽然当年桂林郡王虽然宅心仁厚,不忍独吞暴利,为惠及天下茶农将此种炒茶法公开,但别家炒制之茶叶总不如桂林郡王府所出。无论味道还是香气,相差极大。况且天下名茶产地虽多,但最好的茶叶产地却均控制在桂林郡王府。桂林郡王府不仅炒制技术,就是单单原茶,其他地方所产之茶叶也赶不上。”

“象这种吓煞人香并不是这种茶叶的原名,这种茶叶本名唤作碧螺春。只是因为这种茶叶在沏完之后奇香扑鼻,才得了这么一个绰号。时间一长,本名反倒无人唤了。”

“此种茶叶只产于桂林郡王府在江南东路苏州府之太湖中诸岛,其中以洞庭山上所产最佳。王爷现在所饮之茶,就是这洞庭山上所出。这种茶叶一年产量并不很多,价格在桂林郡王府所出诸种茶中又算得上便宜的,所以这种茶叶就成了喜茶之人首选。当然这个价格便宜也是与桂林郡王府所出其他价格更高的茶叶相比。”

“这种吓煞人香在桂林郡王府也不过算是中档茶叶,桂林郡王府还有两种茶叶,一种是产于浙江路杭州府西湖周围之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的龙井茶,其中以狮峰所产最佳。不过狮峰所产一直以来都是贡品,寻常之人难得一见而已。另外一种是产于福建路武夷山一代的铁观音。这两种茶叶才是真正的极品茶叶。此两种茶,均在千金一两。”

“尤其是这铁观音,是桂林郡王府所独有。别家就算有产出原茶,也生产不出来。就连类似的茶叶都制不出来。这种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更因为解毒消食去油腻而兼有养生功能。”

“这种茶叶的茶树天性娇弱,产量不大。曾有人偷移植他处,却无法成活。所以便有了“好喝不好栽”的说法。这样一来这种铁观音更显得珍贵。桂林郡王府虽然以千两银子的价格对外出售,但是在民间却已经一两炒到三四千两。”

说到这里,这位于指挥使抿了一口茶水道:“王爷这天下产茶之地虽多,名茶也算的上不少,但极品茶叶却都控制在桂林郡王府。下官听说北辽皇帝为了购买铁观音茶,曾开出八千两白银一两的价格。”

听完于指挥使这些话,黄琼总感觉那里有些不对,却一时又想不起来这不对在那。只是他还没有来得及细想,思路便被被刘虎寻来的苏长史与那位虎牢关的都统同知给打断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