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定策(2 / 2)

所以,什么狗屁伐燕联盟,在他眼里不值一提。</p>

相比刘福和常威等王府老官员和将领,从金陵过来的朝廷大臣则一个个愁眉不展。</p>

虽然他们曾经也是朝廷上的主战派,但这个伐燕联盟真的把他们吓得不轻。</p>

这个联盟中仅仅一个北狄,就是当年大颂的噩梦。</p>

现在还包括七家势族,以及一个与大颂隔海相望的东瀛。</p>

这样一个庞大的势力团结起来讨伐燕州,他们怎能不心中惴惴。</p>

但是燕王和自己的老部下面对此事似乎很轻松,这让他们嘴里的消极建议说不出来了。</p>

杨丰望了望常威等将领,又望了望以前自己的老部下。</p>

随即,他无奈地摇了摇头。</p>

在燕城生活越久,他越发现燕王培养出来的官员和将领身上有一种不同于朝廷官员的精气神。</p>

尤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这与朝廷旧臣的区别越发明显。</p>

燕王和其部下往往不惧艰险斗志昂扬,而朝廷大臣则是唯唯诺诺,举棋不定。</p>

这种截然不同的情况让他有一种恍然。</p>

即便把燕州交给朝廷的大臣们管辖,只怕最后也会变的和以前的大颂朝廷无异。</p>

所以,这一刻他无比支持燕王,也支持燕王将皇帝赵恒排除出政务的核心。</p>

让赵恒吃喝玩乐,让从金陵过来的官员担任一些闲职。</p>

沉吟了一下,他说道:“老臣支持殿下,若殿下能够用得着老臣,老臣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p>

赵煦望向杨丰,露出笑容。</p>

从金陵过来的朝廷旧臣还是以杨丰和糜衍为核心的。</p>

杨丰表态,基本上就是在压制不同的声音。</p>

尽管赵煦根本不在乎这些金陵老臣的声音。</p>

但是,他觉得还是有必要维持朝廷的和谐。</p>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又从南方逃来不少官员,商贾以及皇族,前后相加,这些人达到了八万之巨。</p>

这个数字对赵煦来说不多,毕竟金陵曾是拥有近乎一百五十万人口的繁华城池。</p>

这些人带着财富而来,现在成了燕城的消费主力。</p>

他还指望这些人繁荣燕州的商业。</p>

所以,表面上还要给他们一些面子。</p>

在杨丰的支持下,应对伐燕联盟的策略再无异议。</p>

这时,一个大臣突然出列:“殿下,臣有一事禀奏。”</p>

赵煦望过去,这是一位从金陵过来的老臣,乃是皇族成员,当下担任宗人府宗令,名字叫赵帆</p>

意识到什么,他道:“什么事?”</p>

“殿下,自金陵之乱,皇族宗亲便停了月俸,现在不少宗亲子弟生活窘迫,望殿下开恩,能够恢复月俸,岁禄,否则皇族宗亲流落街头,这丢的是皇家的脸面。”</p>

赵帆此话说出,刘福微微色变。</p>

历朝历代,皇族都是由朝廷供养的,不过这也同样成为每代朝廷沉重的财政负担。</p>

其实,这些皇族刚刚抵达燕州的时候,便有人提出,只是燕王一直压着没有答应。</p>

</p>

现在,赵帆这个宗人令当着燕王的面提出这个问题。</p>

证明皇家宗亲对此事越来越急迫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