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士兵们的狂欢(2 / 2)

陈虎闻言笑起来。</p>

“够,即便不够也不能要殿下的银子。”</p>

自赵煦出现,陈虎母亲和妹妹俱都有些局促。</p>

但赵煦这么说,陈虎母亲立刻大声说道。</p>

陈虎点点头,“殿下,末将手里的银子富裕着呢。”</p>

接着他道:“这要谢殿下此次的犒赏,不少将领现在都在燕城寻购合适的院子。”</p>

陈氏也将感激的目光投向赵煦,她道:“犹记得民妇当时还拦着虎子不让他参军,今日想来真是大错特错。”</p>

似乎怕赵煦会错意,她道:“如果没有殿下领着他们南征北战,现在北四郡的百姓还得给北狄和袁家祸害,如今见北四郡百姓们活得终于有人样了,民妇心想即便虎子战死沙场,也是值得了。”</p>

“娘你说什么呢,我命可硬的很,哪有那么容易死。”陈虎翻了个白眼。</p>

而陈虎的妹妹则捂着嘴噗嗤笑了一声。</p>

赵煦这时看向陈虎的妹妹,十三四岁的样子。</p>

此时一身青色的素裙,衣服上没什么花式,是很寻常的百姓之家的女子服饰。</p>

人瘦瘦的,模样清丽,像个邻家女孩。</p>

碰到赵煦的目光,陈虎妹妹顿时红了脸,躲到母亲身后。</p>

赵煦笑了笑,不以为意。</p>

看向陈氏,他道:“本王也要感谢你们,若不是你们愿意让自己的儿子上战场,也没有北四郡的今日。”</p>

听赵煦这么说,陈氏更是激动。</p>

从小到大,她目睹的是豪族高高在上,把他们当牛羊一样的世界。</p>

而现在,燕王竟却如此平易近人地同她说感谢她。</p>

此刻,即便是她这样一个妇人也愿意为燕王赴汤蹈火了。</p>

这时,陈氏拉住陈虎的胳膊,道:“殿下,我家虎子以后若敢不听您的话,你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他若是在战场上当了逃兵,您就直接砍了他的脑袋,民妇绝对不会有一句怨言。”</p>

陈虎闻言无语凝噎,“娘,我是不是你捡来的?”</p>

赵煦哈哈大笑,拍了拍陈虎的肩膀对陈氏道:“陈虎很不错,是个可造之材,你的儿子是不会当逃兵的。”</p>

陈氏望了眼陈虎,眼中带着骄傲。</p>

又聊了几句家常,赵煦要走。</p>

想起什么,他对一旁始终陪着笑脸的商贾道:“赚钱可以,但王府的士兵和将领你们不能坑骗,是他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你们在燕城的安稳生活,若是让本王知道你们故意哄抬物价赚士兵和将领们的银子,本王定要收拾你们,这句话,你也带给其他商贾。”</p>

商贾脸色一白,拱手道:“殿下,小的也是北四郡的人,绝不干那缺德事,这院子小的真没赚多少,也就三两银子的辛苦钱。”</p>

赵煦微微点头,“这还差不多,记住,盗亦有道,何况你们商贾。”</p>

丢下这句话,赵煦和徐烈转身离去。</p>

柔和的阳光下,陈虎,母亲和妹妹目送赵煦的身影消失,良久方缓过神来。</p>

“娘,燕王殿下果真与豪族们不一样,更像和我们一样的人。”陈虎的妹妹陈秋轻声道。</p>

“那是,所以将士们才愿意给殿下卖命,值得。”陈虎嘿嘿笑了声,转身大步进了院子。</p>

从此,他在燕城里有个家了。</p>

与此同时。</p>

不少在乡间有亲人的将领和士兵趁着探亲回去了。</p>

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p>

黄洋是一名普通炮兵,家就在距离浮石村不远的小圩村。</p>

因家里人口多,他家在村子里过的很困苦,从小到大,他几乎没吃饱过。</p>

王府亲军扩兵到十二万的时候,他年龄正巧够了,于是选择了加入王府亲军。</p>

没想到就赶上了晋州的战事。</p>

从战场活着回来,拿着犒赏的银子,他迫不及待回家了。</p>

“洋子哥会来了,洋子哥回来了。”黄洋一出现在村口。</p>

玩耍的三个顽童见了立刻叫起来。</p>

见黄洋背着满筐的东西,三个顽童不肯离去,追着黄洋往村里去,一路大喊大叫。</p>

黄洋脸上洋溢着笑容。</p>

以前在村里因为家贫,他遭过不少白眼。</p>

虽然现在想起来还不是很愉快,但是在战场上见多了生死,对这些他忽然不想计较了。</p>

包括这三个顽童以前也常惹他,嘲讽他用茅草编的裤子。</p>

从背后的竹筐里掏出一把芽糖给三个顽童。</p>

顽童们的眼睛顿时直了,他们仅仅抓着芽糖,叫的更大声了,“洋子哥当兵回来了,洋子哥当兵回来啦。”</p>

顽童的声音吸引了不少乡民的主意。</p>

望着身穿军服,背着竹筐的黄洋,不少人露出敬畏的神色。</p>

更有不少和黄洋差不多年龄的青年围拢过来,不住询问黄洋军中的事情。</p>

“啥叫炮兵?”</p>

“什么?能喷火,打雷一样,一炮能打死一头牛?”</p>

“能飞出好几里?太厉害了。”</p>

“……”</p>

黄洋的回答引起阵阵惊叹之声,这让黄洋分外得意。</p>

不多时,他到了一间破败的茅草屋前。</p>

见到在篱笆里除草的父亲,他喊道:“爹!”</p>

篱笆里的老汉抬起头来,见是自己的儿子黄洋,惊喜地丢下锄头,忙对屋里喊道:“婆子,儿子回来了。”</p>

他的话音落下,从屋里出来一个妇人。</p>

妇人穿着稻草编制的鞋裤,还有三个年龄不一的少女从门内探出头,她们没有像样的衣服穿,不敢出门。</p>

“洋子。”妇人喜极而泣。</p>

得知儿子去了晋州,他们便抱着儿子可能回不来的想法。</p>

现在想见,自然激动。</p>

黄洋的眼泪也在打转,他不顾围观的众人进了篱笆,将身后的竹筐放下。</p>

“爹,娘,孩儿回来了,这次还给你们带来好多东西,这是给三个妹妹的衣服和胭脂,这是给你们二老的衣服,这里还有大哥的衣服……”黄洋一件件从竹筐里掏出崭新的衣服。</p>

</p>

这都是他从燕城的成衣行买的。</p>

最后,他又从怀中掏出二块十两的银锭子,“爹,娘,这个给你们,把咱家的茅屋翻修了,再盖上几间。”</p>

黄洋父母还处在激动中,登时又傻了眼。</p>

他们何曾见过这么多贵重的东西。</p>

而现在黄洋却如同不要钱一样背了一筐回来。</p>

围观乡民见了更是艳羡的要把舌头咬掉。</p>

今晚,他们怕是睡不着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