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祭奠(2 / 2)

不少百姓跟着队伍一起抵达这里。</p>

“下棺。”</p>

队伍站定,常威高喝一声。</p>

抬棺的士兵走上前去,将士兵下葬。</p>

接着,他们将一个个石碑立了起来,上面写着是士兵的名字。</p>

“此次战事,牺牲士兵一千二百三十一人,我们面前的是其中三百位没有家人的士兵,今天,他们将在这里长眠。”赵煦走上前去,端起常威递过来的一碗酒。</p>

顿了一下,他继续道:“他们的名字不应被忘记,他们的牺牲不应被忘记,本王决定,每年今日今时,府衙和军中都要在此地举行仪式,奉上烈酒与鲜花,以慰这些勇士的在天之灵。”</p>

说罢,他将酒浇在地面上。</p>

接着右手放在左胸口,弯腰,行了个军礼。</p>

常威和士兵们随即向石碑敬礼。</p>

此刻,他们的心是欣慰的。</p>

他们不怕死,怕的是死了心还要受委屈。</p>

而燕王在抚恤上,在对死去士兵的敬重上都让他们心悦诚服。</p>

下一刻,北狄再来,他们仍然愿意用生命捍卫燕王,捍卫燕郡。</p>

赵煦之后,将领们一个个敬酒。</p>

最后,三百个士兵,每个握着一把野菊花。</p>

他们来到士兵的墓碑面前,将野菊花轻轻放下,行了个军礼,缓缓归队。</p>

百姓们全程目睹祭奠仪式。</p>

这一刻,他们竟然有些羡慕,甚至希望躺在其中的是自己,因为这何等的荣耀啊。</p>

小雨下了一阵,又变成了绵绵的雨丝。</p>

一缕阳光中从云层中穿刺而过,划出一道彩虹。</p>

一个百姓道:“祥瑞啊。”</p>

“是啊,上天也被燕王的真诚感动了。”</p>

“可能是战死士兵的天上之灵欣慰了。”</p>

“……”</p>

百姓们你一眼我一语传到将领和官员的耳中。</p>

他们抬头看向东面的天空,果然有一道清晰的彩虹。</p>

常威被百姓说的神色动容,“他们真的欣慰了。”</p>

赵煦摇了摇头,古人是非常迷信的。</p>

不过他也无意点破,能让将士们心中安慰,这就是好的。</p>

祭奠结束。</p>

赵煦返回燕城,百姓们各自归家。</p>

但是这次祭奠无论在将领官员还是百姓的心中都烙下了印记。</p>

当外敌再次卷土而来,他们会想起这些牺牲的士兵,他们将给他们勇气。</p>

“哒哒哒……”</p>

入城没走几步。</p>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忽然响起。</p>

众人见一个骑兵自北而来,在赵煦面前停下,骑兵下马,单膝跪地说道:“殿下,有五百名来自京师的禁军骑士正在北门等候,说拿了皇上的圣旨,是否允许他们入城?”</p>

“京师禁军?”赵煦皱了皱眉头。</p>

刘福道:“想必殿下大胜北狄人已传到了京师。”</p>

常威点了点头,“差不多,紧急的军情往往八百里加急,京师肯定知道了。”</p>

赵煦点点头,“让他们进来吧。”</p>

只是这次赵恒没有派宦官,而是直接派了禁军士兵,怕是知道了他抓获库图的事。</p>

如此阵势,似乎是要把库图押往京师的样子。</p>

想到这,他带着刘福和常威去了王府。</p>

在前院等了一会儿,一阵马蹄声隆隆响起。</p>

众多骑兵在王府门前停下。</p>

一个将领从马上下来径直进了王府。</p>

见到将领的模样,常威的脸色顿时一寒。</p>

“谢宽!“</p>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他在禁军时的顶头上官。</p>

若不是他,自己就不会被派往燕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