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之卷 第二十四章(1 / 2)

 统一之卷

天下表面上似乎安静了下来,在短短不到半年时间里面,将版图整整扩张了一倍的大秦终于安分了下来,大秦的主要军团开始了他们的休整,而至于各地的防务则移交给了大秦征调的民兵。 至于新征服的中原以及西凉益州各地,除了在西凉,大秦彻底推行了大秦所采用的各种政策,至于中原和益州这些世家力量还比较庞大的地方,曹操和大秦的文官集团选择了暂时共存,对于中原陇西等地,曹操默许了原夏国的官吏继续主政,而那些世家的权力他也没有太多的剥夺,当然还想像以前以前那样欺压百姓是明显办不到了。

现在大秦的主力骑兵军团分做了三部分,一部分自然是退回了大秦军团的发源地,北庭进行修养,根据兴州边防军的报告,外线的北匈奴最近一段时间和大秦边民的摩擦很多,双方之间的互相斗殴事件时有发生,作为戍守边疆的高顺张飞等自然无法无视,而且性格暴躁的张飞就多次带着麾下的士兵参与到那些争斗中去,从苍天之眼送来的密报来看,北匈奴吃了大亏,毕竟和大秦军团比起来,就算北匈奴的人在彪悍也比不过他们。

“妙才,元让,这次回去以后,你们将虎豹骑和兴州北庭两军合并,朕要你们整编挑选出十万人,组建北方的虎豹骑军团,军团大将以及各将军的人选你们自己决定,决定好了以后报上来。 军堂会将正式任命发下,另外你们就在蓟县筑城,作为军团的直属军镇。 ”在两个兄弟临行前,曹操吩咐着两位兄弟,大秦一统天下快了,是时候把大秦地军团和军镇制度建立起来了。 “诺。 ”面对皇帝的嘱托,夏侯渊和夏侯憞大声地应答道。 “去吧。 ”曹操没有再多说。 而是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铁甲依然在。 ”“铁甲依然在。 ”夏侯渊和夏侯憞站直了身体。 握拳放在了胸口,然后决绝地离开了。

“恶来,仲康,委屈你们呆在朕的身边了。 ”曹操转过透看向了身边最忠心的两个侍卫,他们这一辈子都无法去统帅大军作战,而只能作为他的护卫留在他的身边。 “陛下,能留在您身边是我们地光荣。”典韦和许褚大声道。 虽然他们只是两个护卫,但是他们很满足,能够留在大秦的军神身边本来就是一种荣耀,而且他们两个统领地黑骑营更是全帝国所有将军都羡慕的一支军团,他们还有什么好不满足的。 “现在陪朕一起去内阁吧?”曹操笑了然后向着邺县的皇宫去了,而典韦和许褚紧紧地跟在了他的身后。

“陛下。 ”见曹操出现,坐着的众臣都站起来以示尊重。 “诸位臣工不必多礼,坐吧。 ”曹操点了点头。 然后和众人一起坐下了,他现在召开的是内阁会议,三省六部地官员全部都要参加,当然他们所商量的只是一种共识,并非像内阁省那般那么具体。

“陛下,关于迁都之事。 微臣与其他几位同僚已经商量过了,认为长安乃是最好的选择。 ”荀彧在曹操坐下以后第一个开口道,谁叫他他现在是尚书省的宰相,帝国文官的头号人物。 “很好,朕没有意见。 ”曹操看了一眼荀彧,点头道,朕现在想知道,迁都能否在三个月里面完成。 “陛下,长安乃是故汉旧都,皇城宫殿等皆是完好无损。 无需新建。 只要略微打扫便可使用。 ”荀攸接话道。

“陛下以俭为德,迁都的话。 并不需要太长时间。 ”有人带头,很快其他人也说了起来。 “陛下,只是如今陇西世家林立,帝国一直未对其加以处理,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最后陈登将话题引到了在座众人都感兴趣的另一个话题上去了,的确按照大秦和皇帝雷厉风行地风格,迁都的话,不过是件很简单的事情,真正麻烦的到头来还是那些世家贵族,在坐的他们现在可都是大秦的权贵,曹操除了军权以外,可以说给予他们家族地条件很优厚,只是每个王朝的建立,总是要清洗掉一批旧权贵,迎来一些新的世家。

“你们打算怎么办?”曹操没有回答,而是问起了麾下这些文官。 “陛下,老臣以为,如今还是以稳为先,在我大秦彻底一统天下以前,对于陇西关中的各大世家应当还是以安抚为先。 ”吏部尚书陈珪,是在座众人中年纪最老的一个,他所说的自然是以稳健为先。 “微臣不赞同。 ”不过陈袿的话,却有人表示了反对,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儿子,被曹操任命为门下省宰相的陈登。 年轻锋锐的陈登,由于曾经长期在曹操身边,对于大秦军团一直很崇拜,而且他也认为大秦地武力足以压服一切,所以他地建议就激进得多,在他看来,陇西和关中的那些世家说好听点是叫豪强,说难听点就是恶霸强盗,他们对于大秦地臣服只是武力的臣服,现在各地初定,就应该趁着大秦武功威震天下之时,对他们来一次彻底的清洗,反正大秦这几年来在教育上面取得的成绩很大,太学和科举足够提供精炼的官吏去接管那些地方。

“那些土豪世家大都是横行不法,鱼肉乡里,现在百姓对他们恶感很甚,而且那些地方也不过刚刚平定下来,就算动点刀兵也不彷事,若是等他们收敛了,局势也安定下来了,到时候帝国再想对付他们,反而不好。 ”陈登一口气说完,然后看向了皇帝,不过让他失望的是,曹操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仍旧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你们还有没有其他意见?”曹操看向了其他人。 不过其他人都是被陈登的话给震惊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陈登居然如此激进。 竟然想一窝子全部把关中和陇西地世家给清洗掉,不过他们也不得不承认陈登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关中陇西的世家里面,十亭里面有七亭不是什么好货色,而且大秦夺取天下靠的是绝对的武力,而不是这些世家的帮助,既然这样帝国又何必去安抚他们。 索性剥夺他们的一切去奖赏给帝国忠勇地士兵和干练的官吏好了。

“仲德,你怎么看?”曹操点了程昱地名字。 六部尚书之中,他是唯一一个才能不输给二荀的人,而且他的性格最刚戾。 “陛下,陈相说得颇有道理,微臣也很是赞同。 ”程昱竟然赞同了陈登的看法,而他的理由则是旧汉体制下的那些世家是绝对不符合大秦对贵族的定义,现在留下他们。 虽然表面上他们会臣服于帝国地统治,但是暗地里他们绝对会给帝国找麻烦,而且如果选择安抚他们的话,那么在地方权柄上帝国必须对他们作出让步,这对于帝国明显是不划算的,与其养虎为患,还不如趁早将这些隐患消除干净,这些就是程昱的看法。

“陛下。 微臣也同意陈相的意见。 ”这时候,户部尚书糜竺也说话了,作为陈登的好友,他自然选择支持了,作为掌管财政而且曾经作为商人的他所列举的理由旧完全是从帝国地财政角度上考虑的,在他看来。 对付那些世家以后,帝国可以得到大笔的财富,那些世家积累了数代的民脂民膏,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帝国这样做不需要担什么恶名,这是短期的利益,而从长远来看,大秦是鼓励和支持自耕农的,但是那些世家大族却占据了大量地土地,如果不清理他们。 帝国根本无法发展自耕农。 没有自耕农,帝国现在已经开始膨胀的商业旧无法持续下去。 对于帝国今后的发展也甚是不利。 总之糜竺的理由很有专业性。

“文长。 你呢?”曹操依旧没有表态,而是看向了工部尚书陈群,陈群是名门望族出身,他的话多半能表示现在大秦一些清流世家的态度,其实曹操内心里是非常赞同这种做法的,不过这种事情他必须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尤其是现在大秦的世家和文官的支持,现在看来像陈登,糜竺,程昱这些人都是表示支持地。 “陛下,如今大秦太学对各家学问越做越深,对于圣人讲地社稷之本的理解也是很通透,臣觉得他们也会支持。 ”陈群说地话颇为巧妙,虽然表面上他说了些不相干的话,但是实际上他是隐晦地表明了至少在大秦现有的知识分子阶层中,是不会反对这种事情的,而且陈群也很明白由于曹操一直就展开的教育改革,以及他在大秦年青一代中的威望,只要皇帝表态,那些年轻的学子肯定是举双手赞成,更何况,铲除掉那些世家,对他们这些世家也是有好处的,至少以后大秦帝国能够称得上古老得家族绝对不多,而他陈家将是其中一家,这是何等得荣耀。 “微臣也赞同。 ”很快,其余几部尚书也表示了同意,只剩下荀攸和荀彧没有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