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高才求你读(2 / 2)

这个产业随着海宋国力增强,也一直在壮大,因为科举越来越火啊。

盈利能力自然不必说了,实力强大的补习班能挤破头;甚至出现了为了考上补习班的补习班,比如为了考入培德刘老师兼职办的“恩德书院补习班”的补习班(因为私人授课,容量有限,数理化吊炸天的刘老师又甄别学生,有钱没才也挤不进去)。

好的补习班为了壮大声势,那边出皇榜、这边补习班也大红榜贴出自己考中的考生,还会在报纸上大篇幅介绍自己考中的考生;

新补习班就拼命的挖老师、挖考生,甚至于你培德毕业没考上好缺想复读?ok,不收钱,我倒给你钱,来我书院!

秋风教会的飞凰书院就是后者。

教会的主事牧师大约觉得自己教会经营的不错,想办第三产业,身为文化人的他,自然要做书院——投入不大,做大了收益可观,而且日后的官员是你学生,吊炸天啊!并且信徒只要把子弟送入。全家就死心塌地的跟你这个教会混了,绝不会出现那些一个观点不喜欢就拍拍屁股走人的自由信徒。

问题是十里沟是新兴地区,连皇报都定义为“新出现的明珠”嘛。

这是场面话,实际意思就是:这地就是新贫民窟,都是些穷比。

穷比里识字上学考科举的肯定是凤毛麟角咯。十里沟都没有像样的小学。

但是这两三年,先来了周亨福家,他家竟然有个棕榈泉培德儿子!

后来又来了方秉生,他家竟然有两个培德儿子!

其实都没算方秉生,在周亨福一家搬来后,了解了他家的底细后。主事牧师王心台就想办个书院了。

因为新书院最怕的就是自己学生里没有人能考中。你吹没人信你,白白浪费广告宣传费;而假如有个培德高才复读,他考中之后,以后打广告都好打了。书院肯定能办起来。

可以说。是十里沟搬来了周天恩。秋风教会办书院的意思才更坚定。

幸好,不负秋风教会牧师的苦苦祷告:周天恩第一次科举自己选择落榜,需要复读。

秋风教会主事王心台早就天天和周亨福唠嗑、拉关系了。就为了他儿子能来读书、当老师也行,反正书院求着这位高才入学。

在周亨福点头同意,周天恩也点头之后,一夜之间,飞凰书院就出现了。

因此作为书院第一批入读考生,有培德中学学历的高才周天恩和方博文都是不要钱在里面读的,书院白白给你提供文具、书籍、饮食、环境、照明等等。

为了和顶尖的补习班看齐,飞凰书院也实行45分钟课堂制,并且早操、早读、晚自习一概不缺,学生会从这里6点跑步开始,一直待到晚上10点,饮食学院供应。

这也是为什么周家做了好吃的要过来叫小弟回去吃饭的原因。

若考生家里穷,吃不上肉,就要在书院吃咸菜米饭当晚餐的,当然,还得支付学院的学费和饮食费。

不过,周围住了几万人,书院开张大半年,也仅仅二十个学生,这个鬼地方选举的时候能弄出200张选票来,但立志于科举的才子才不到十分之一,从侧面说明了这里贫民窟的本质:不是没有学校,然而多的是技校类学校;能有志于科举出人头地,这样的家庭很少会在贫民窟里出现,贫民窟里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需要的不是出人头地,而是扎根和融入。

扎根都很难。

======

也想突击检查下儿子的学习和学院的氛围,方秉生随口就答应了周利仔,要和他一起去秋风教会逛逛。

这时才发现,王芫牧师来请周利仔竟然还专门带了两辆皇帝车,一辆拉他自己,一辆拉周利仔。

秋风教会离这里其实非常非常近,走路五分钟足够了,对方找利仔听道方秉生信,但是为了请一个迷途少年听道就专门出动两辆人力车,你说这是请他听道?方秉生绝对不信。

“利仔,你最近看来很上进啊,是不是在教会读经读得好?”倒抽了一口凉气,方秉生满眼难以置信的问利仔,实在不明白这小子和教会怎么搭上线了。

“小弟要科举,我当然得求耶稣保佑咯。”周利仔漫不经心的回话,接着一把推开车夫,对方秉生道:“老爷,快上来,我送您去。”

“利仔,要不要我也去啊?”周亨福听见了外面的谈论,披着衣服出来问道。

“老头子,你瞎折腾啥啊!炖好鱼!把鸡和菜饭给老爷家送去,我和小弟老爷他们半小时回来。”周利仔不耐烦的把老爹赶开,请方秉生上车。

虽然是来请周利仔的,但中途搭上了方秉生这个不速之客,王芫一个年轻人,也不好说什么,两辆人力车,一辆坐着他,一辆由周利仔拉着方秉生,突突的去了秋风教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