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恩人方老爷 下(2 / 2)

后面的利仔一直满头大汗的跟着跑来了,还没到门口,就抬起手里的鸡,对蹲在不远处小河边洗衣服的一个女孩叫道:“阿慧,赶紧过来给老爷把这鸡收拾了。”

“哎呀,太客气了,真不用了......”方秉生看人家还要帮自己杀鸡褪毛,哪里好意思。

“没事,太太不是身体不好吗?阿慧手脚麻利,做好了一会就给您送去。”老周看着那女孩过来笑道。

“你看,天天麻烦你家。”方秉生不好意思的摊开手。

“哪里的话,您是我们周家的大恩人,没有您,就没有我们家!”老周立刻叫道。

看那秀丽的女孩过来,低着头冲自己微微一笑,接过那只鸡进门拿刀去了,方秉生扭头问周亨福道:“老周,阿慧年纪也十四五了,利仔没记错的话,今年十八了?还不成亲?”

那边的利仔过来,双手恭恭敬敬的把酒瓶交给方秉生,嘴里笑道:“老爹偏心小弟,这不正要科考的吗?家里余钱不多,老爹说小弟今年考完就张罗成亲。”

“啊,去年天恩考得就不错,今年肯定能中好缺,小儿子当官、大儿子成亲,阿福你是打算双喜临门?”方秉生笑道。

“啊哈哈!”被老爷说中心事,周亨福都掩饰不了内心喜悦了,仰头大笑起来,他有些失礼的对方秉生这位“老爷”竖起了三根手指,眯缝着眼睛说道:“我这辈子最得意三件事:第一件,那年我不要孩他妈的赔偿而要死要活的要跟老爷干!第二件,小儿子上了洋学堂!第三件,就是搬来的时候买了宅子和阿慧!一切都是老爷您给的!”

原来随着海宋经济极速发展,下层人娶亲娶妻花销也越来越大,大家都喜欢攀比嘛;老周把家族光宗耀祖的心拴在小儿子身上,自然对学业是不会省钱的;那只能在其他地方抠出钱来,他就在给大儿子娶媳妇的事上动了脑筋。

老大很快就要娶妻,要是找个当地的,固然不错;但海京的婚礼开销是其他府县的若干倍;在老家找呢,一来儿子不乐意,觉得自己是“京城青年”找乡下媳妇掉价呢;二来彩礼、喜宴什么的花销不会少到哪里去,人家一样会对房宅财物挑三拣四,说不定还要求洋楼、洋服、洋表、洋家具的四大件,到时候在乡下折腾要死要活的办了婚礼,媳妇还要到京城来生活,又一大笔开销。

要不然,随着商业发展,海宋年轻人结婚的年龄越来越大嘛,因为经济要求水涨船高;这是全球现象,大不列颠也一样,那个大不列颠统治全球的时代,无数剩女们因为要求太高嫁不出去,只能在教会里终老,甚至于跑去万里之遥的印度殖民地,这里有大把的理想结婚对象,俗称的“千镑之男”(年入超过一千英镑的官吏和商人。)

为了省钱,老周就走了一条犯法的路:来了之后,直接在十里沟黑市上买了阿慧。阿慧的一家也是流民,住在棚户里,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两个弟弟没法活,就把十二岁的大女孩卖掉了,三十个银元。

虽然犯法,但在十里沟等贫民窟里,这种交易稀松平常,穷人经常会卖童女,从小当仆役使唤,大了当自己儿子的老婆,就是所谓的童养媳,这个非常省钱,要是遇到心狠手辣非要把成本弄回来的家,买个童养媳可能相当于买了个瘦小的驴子;缺点就是风险非常大,因为本来就穷,吃得不好、累得不行,万一童养媳得个病有个秧的,几年就死,那就亏本亏大了。

那么最安全的商品就是十岁到十二岁的女孩,等于他家里都把这个小驴子养出来了,因此也可以等于直接买媳妇,这个年龄是最贵的。

为了大儿子传宗接代,老周一咬牙买了那个时候市场里最贵的阿慧,因为看这个孩子长相不错、看起来也懂事。

结果老周赌对了:阿慧这个姑娘确实挺老实懂事的,也勤快,周家一家人的日常起居都服侍得井井有条,毕竟是从滚地龙里长大的孩子,头上有块瓦檐都十分知足了。

不过,因为小儿子读书太费钱,本想尽快让大儿子圆房的事就一拖再拖,直到今年,老周打算:不管老二考得怎么样,一定让利仔他们俩成亲。

看到别人家这么幸福美满,想到自己家已经烂成一团泥了,方秉生在心里长叹一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