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朕有两个好消息(2 / 2)

==============================

从餐厅出来,御前秘书已经满脸紧张的站在过道里等候皇帝了。

“什么事?”皇帝拿手拽了拽袍子的前襟,让因为吃饭而出的汗液风干一下。

“《帝国选举筹备小组》的大臣们求见陛下,据说国际新闻界对我国开始造谣,是紧急事件。”秘书回答道。

宫廷小会议室里,椭圆形的会议桌后面,几个大臣静静的坐着,盯着面前厚厚一叠报告,人人都紧抿着嘴唇,眼睛里全是红丝,两个人在啜饮着咖啡,这就是昨夜在对面外交部大楼通宵不睡筹备对策的下场。

他们几个的下首,首座对面的那位显得较为精神,但略显紧张,因为他不过是宣教司的为了选举任命的情报官员而已,职位比上面几位炙手可热被皇帝信任而被挑选出来筹备——其实是熟悉选举的权臣来说,地位差得太远,他的职责只不过利用电报局为本土控制的优点,截留从海京电报局进入然后通往上海、欧罗巴和美利坚的海底电缆的全球各国大报的报道编码而已,他们的编码往往比各国大使馆的容易破解多了,很多甚至不加密,各国新闻最先掌控本身也是一种外交和情报优势。

当然,这种外交情报的重视和手腕也体现了被列强各国看不起的小国国君赵阔的雄心。

皇帝满脸笑容的走了进来,各人立刻站起肃立,齐齐低头叫了一声:“参见吾皇,万岁!”

“众卿免礼,坐!”皇帝自己先大摇大摆的坐了下来,秘书官赶紧拉动墙边的绳子,头顶上的大吊扇立刻缓缓的转了起来,一股凉风吹了下来,各位汗流浃背的大臣都神情一振。

不过那绳子可不是开关,而是连着铃铛,铃铛响了,仆役才启动宫廷里的水力风扇,毕竟在会议的时候,你不能在皇帝驾临之前就启动风扇,那就不够儒家的上下尊卑了。

宋德凌先站起来,正要汇报,皇帝手压了压,说道:“不急,等两位皇子来了之后再讲。”

一听皇子要来旁听,几个大臣下意识的挺腰抬头:皇帝正在训练皇太子和皇次子参政,重要会议才会让他们旁听,他们到来的意思就是这次会议,皇帝内心认为非常重要,有助于未来帝王的成长,这种场合,大臣们当然要更加卖力,可以同时给整个皇族留下好印象了。

一会功夫,两位皇子推门进来,太子身着一身白的海军少校军礼服,他弟弟身着上蓝下黑的陆军上尉军礼服,一进门,两人并肩而立,同时脱帽放在手上,宛如一个人般齐齐对正座上位喝茶的皇帝钢铁折断般弓腰,嘴里叫道:“参见父皇!”

“坐吧。”皇帝指了指自己旁边靠墙的椅子。

两位皇子再次弓腰点头,接着立正齐齐转身四十五度,这次是微微躬身点头,略表敬意的意思,他们对着早已全体肃立的会议人员,嘴里道:“辛苦了,各位。”

等他们说完身体再次昂首挺胸恢复了皇家威仪的时候,各位大臣立刻再次行礼,双手放在裤缝,腰弯了九十度,脑袋玩到差点碰到会议桌,嘴里才大叫:“参见皇太子、皇次子殿下!神佑吾国!”

最下首的宣教司情报官虽然是西装革履的,但却是行了军礼,皮鞋脚跟啪的一声磕在一起,右手过耳,很标准。

两位皇子微微点头,走到椅子边,靠墙坐下,身体做得笔直,一派军人做派。

看着两个儿子的英姿,皇帝欣慰的看着他们一笑,两位皇子也静默的微笑示意,在森严的西洋上下礼仪掩盖下,皇家内部的温情和闲适这种时候才流淌出来。

会议立刻开始。

大臣们汇报了龙川来的绝密急电,《泰晤士报》、《路透社》的选举前线观察员和特派记者发回总部的电文已经被窃取,对陛下高度赞扬和欣慰的龙川大选举“大放厥词”。

因为他们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没有之一,他们的态度很容易影响整个英国或者全球的主流意见。

并且宣教司的选举情报小组,也从海京电报局和邮政局里窃取和截获了全球二十大报纸和海外本土影响力大报纸的所有相关报道,没一句好话,全部是“造谣和污蔑”。

很容易判断,不久之后,这些报道将传遍全球有电报线和铁路的国家,也就是列强各国,所谓的赢家通吃,这个时点的全球意见就等于欧美列强的意见。

从他们对大宋选举“卑鄙无耻的造谣污蔑、随意的放大延伸”到大宋到东亚到黄色人种开始种族歧视的无耻报道,也许会对国家声望造成较大的影响。

“陛下,若我们国际声望下降,对于外交事务可能有不利影响。”宋德凌看着手里的外交部的会商通报,把里面的主要意思简明扼要的说了出来。

中国向来有天下的错觉,在几千年里,这里是有唯一的王土唯一的统治者,因此不太在乎国外对自己的看法,反正外国都是些附庸小国,来就是为了要点钱要点东西,谁敢对天朝上国有不敬?

不过现在中国这口夜郎自大的井已经被欧陆列强击破,并且在各种实力上都处于劣势,国外的评价也就是所谓的国际声望有很大的影响力。

若你被鄙视了、被看不起了:他们的下层人民(其实也是能读报能投票的中产阶级)就会选择对你简单粗暴的外交政策,毕竟议员要讨他们欢心,比如:要是你说在美国,英国一个商人被盘查,议员可能认为无所谓,好好谈谈就够了;但是假如英国人在一个丛林里被一群猩猩揍了一顿,不管这个英国人是不是犯错在先,肯定举国大哗,认为应该派军队入场了;

并且因为海宋不仅离欧美很远,而且实力弱小,若国际声望下降,也会让别国的贵族阶层和掌控国策的阶层产生轻视的态度,比如:因为距离遥远,信息无法很快沟通,派驻的外交官有一定的自主权,他能在某些程度选择对你好好说话,还是不吊你;签订合约的时候,也容易被人欺压;宋国也喜欢持有尊重本国、乐于合作互利的外交官,但外交官也是人,他的行为也受到他的学识和看法的影响,假如一个外交官要去一个万里之遥从没涉足过的国家担任外交官,他对该国的态度会严重受到周围人和报纸对该国的报道。

你要是被他的所有同胞鄙视了,你指望他会尊重你吗?

一群猪看谁都是帝国主义者,也没法;看见一群会跑的火腿,是个人都会变成帝国主义者,或者帝国主义前列腺素极限上升。

而海宋一开始起步就是个落后、衰弱的小国,在这个十九世纪的丛林世界里,和列强相比,他军事不强、科技没有、人民不开化,识字率很低;教育也不普及,就连行政体系也因为要西化面临转型间的危险空白期,他时刻担心列强插手自己内政,或者列强干涉东亚内部事务,所以皇帝很早就是看重与列强外交,靠着合纵连横各个贪婪的列强,在钢丝上跳舞,在各种力量之间获得更大的优势,弥补自己实力的不足,将外交部变成了各部之首,国际声望这个指标就是他亲自提出来并异常看重的。

并且还有更离谱的“国际包装”这个词,要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因为遥远而渴求耶稣救赎的虔诚基督徒王国的形象,获得世界上最强大的基督徒世界的更大同情和好感。一言以蔽之:装逼和卖萌。

不过今天,谈到国际声望,皇帝却有不同反应。

听完宋德凌的情况简报和各位股肱大臣的大体意见,皇帝嗤之以鼻,挥了挥手满脸厌恶的说道:“国际声望算什么?我国一直戮力于提高本国国际声望,但是涉及到第一次大选举,国际声望乐意降低就降低点吧,反正咱再低,也是全东亚第一。因为目前全东亚各国只有我,惟独我,发展到了关心国际声望的外交水平!!!你去和清国慈安慈禧那两小娘们说国际声望,她们懂个屁啊!我们是国际声望最不烂的东亚国家!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