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宝贝(2 / 2)

无双宝鉴 罗晓 0 字 2021-10-14

“张灿,你……你从哪里弄来……弄来这东西的?”</p>

老吴当真是连话也说不清楚了,盯着张灿直问着。</p>

张灿表情很淡然,他早知道这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是以没有什么惊喜的感觉,再说了,自己也不缺这份钱,所以也不缺这份惊喜。</p>

“从河里捡来的,也没有人看到,觉得会装有可能值钱的东西,所以就拉回来了!”</p>

张灿淡淡微笑着回答,的确没怎么在意。</p>

“从河里捡来的?”</p>

老吴差点没晕过去,干了几十年的古玩这一行,就没见到过运气比张灿更好的,以前也见过他好多次捡漏,得到过好多次价值连城的宝物,的确是惊得麻木了,对于张灿来讲,似乎得到好东西已经成为再正常不过的事了!</p>

“张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p>

喘了几口气,老吴沉声问着张灿,不过见到张灿那并没有多少激动的表情时,就知道他其实并不激动,要说的话,以张灿的眼光,肯定是认识这东西的!</p>

“这是什么啊?花花绿绿的,在绸子上写字,很值钱吗?不过闻起来还是很香的,还有那两只小瓶子,值钱吗?”</p>

张继业见老吴有些激动,也就忍不住问了起来,在他心里面,还是认识老吴的眼力是要比弟弟张灿强的。</p>

老吴哑然失笑,停了停才回答道:“大侄子啊,这东西……这东西……用钱来衡量的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个绸子可不是普通的绸子,这是雍正皇帝赐赏大将年羹尧平定叛乱的圣旨啊!”</p>

“圣旨?”</p>

张继业和张国年父子都惊呆了!</p>

再没有什么文化,就算是农村人,对圣旨,却也知道是什么东西,不说别的,古装电视剧里也看得多了,没有胡须的太监挟着拂尘,手里捧着圣旨,嘴里叫着“圣旨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等等的话,那太监手中拿的圣旨,就是这副模样!</p>

“圣旨?”</p>

张继业和张国年父子又忍不住再问了一下,不是对老吴的不信任,而是实在有些觉得不可思议,虽说之前张灿还得到了一颗无价之宝夜明珠,但得到皇帝的圣旨,却又是另一种震憾,毕竟那夜明珠是传说中遥远的东西,而圣旨,却是觉得真实一些。</p>

“对了,就是圣旨!”</p>

老吴一边拿着圣旨细看起来,一边又啧啧赞叹,“啧啧啧,这……无价之宝啊,无价之宝!”</p>

一连说了两句无价之宝,让张国年和张继业父子都觉得这东西是真值钱了。</p>

“历代皇帝皇朝众多,圣旨流传下来的,也不在少数,但极具珍藏价值和有特殊意义的却是不多,但凡历史大事时,皇帝为了那些大事而颁发的圣旨,就具有特殊意义了!”</p>

老吴叹息不已,然后又把两只青花瓶鉴定了一阵,不禁又叹了起来,这表情还让张国年张继业父子以为东西不值钱了呢。</p>

“吴叔,这……这瓶子不值钱吗?”</p>

张继业小心的问了一声。</p>

“不值钱?”老吴一怔,随即摇头道:“这两只瓶子,是真正的元青花,因为元代青花瓷存世量极少,元青花造型硕大,胎厚,体重,气势磅礴,有蒙古人马上功夫,性格豪迈的意味,而在现代,也只有一对青花象耳大瓶出世,早在一九三八年,这对象耳瓶被华侨卖到国外,因瓶颈有‘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的铭文,其中至正十一年的纪年非常明确,指的是公元一三五一年,所以这对大瓶就成了元青花最重要的依据,这样的大瓶,迄今为止只发现一对,凡是研究元青花的书籍都会提到它,也因为它的研究成果问世,导致元青花价格飞涨,成为收藏者们梦寐以求的事情!”</p>

张国年和张继业父子听得头都大了,对老吴所说的这些典故,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只是这对瓶子值不值钱。</p>

当然,他们也不是贪钱,只是在这个时候,心里是这个盼望意思而已,谁都不会希望它们是赝品,是假货!(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