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苏涵玉居然胆大包天地干出了逼良为娼的事儿来,这是南陵国律法绝对不容许的罪恶。
圣人没有将这奏公布与众,不过是让苏龄之能够心甘情愿地离开官场,心甘情愿地远离京都。
圣人相信苏龄之是个聪明的人,离开京都以后,定然能够让苏茵闭嘴,否则直接灭了苏家满门也不是件难事,谁让苏龄之的晚辈都是如此不争气呢?
手上的奏折如同烈火烹着苏龄之的心,圣人的心思已经明晃晃的摆在他的面前,苏龄之再无选择的余地,为了留长子那条命,只得重重地叩下头去:“苏龄之求圣上法外开恩!”
朝中的大臣们虽然被苏龄之的一番作为给惊到了,纷纷私下互相打听,希望能知道一丝半点苏龄之手上奏折的内容。
在所有大臣的眼里,苏龄之虽然有些,不过人家的确有那个资本,谁让他能力出众呢!
谁又能比得过他更了解南陵国各地的风俗以及周边诸国的风俗呢!
苏龄之对那些习俗礼数可谓是了如指掌,是个难得的礼部人才。
更重要的是,苏龄之本人极为清正。
就算接待外国使团收到的馈赠都毫无保留地上交国库。
那么到底奏折上写了什么,让苏龄之如此失态,这般苦苦哀求圣人开恩又是为了哪般?
好在没让各位大臣多加猜测,很快圣人就揭开的谜底:“苏涵玉在任期间胡作非为,人品有污,即日起革去功名,永不录用!”
苏龄之见长子生命无虞,顿觉万幸。
圣人声音方落,再次重重叩首:“谢陛下隆恩!”
隆恩吗?不杀之恩,自然是隆恩了。
人活着才有希望,难道不是吗?
虽然朝堂之上总有那么一两个人知道苏涵玉犯下的是什么罪,不过绝大多数的大臣是被蒙在鼓里的。
他们并不知道年初刚刚得了外放机会的苏家长子到底犯了什么罪,才会让圣人在刚刚同意苏龄之乞骸骨的时候就发作苏涵玉,不但革除读书人视若生命的功名,而且还指明了永不录用。
不过朝中的大臣个个都是人精,心里多少有些猜疑。
想那苏涵玉去的地方并非什么要塞之地,他能犯多大的错呢?
想那苏龄之不过年近花甲罢了,却突然自请乞骸骨,怎么看怎么想都没那么简单。
有几个脑子比较活络的,就将上次太子留了苏龄之给联系到了一起。
更有那消息灵通的,就将上次朝会过后,苏龄之出宫的时候带出了他的孙女进行了发散联想,于是这些大臣的猜想慢慢与真相越发接近起来。
不过一想到这事儿可能与苏茵进宫有关,而在宫里苏茵还有个姨母张贵妃,事关皇家的秘事,就算聪明的分析出了真相,也个个噤若寒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