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检举信(2 / 2)

辣娘子 惠太平 0 字 2020-09-30

这几个月接触来,王三秋一个女人要做下这样大的事,实在不容易,就是名声上弄得不好听。

要想娶她,也只是权宜之计。

论容貌性格,过于自信果决,不够温柔听话的王三秋不是他心喜的一类。

不过论头脑远见,王三秋当得一个贤内助,以后必定对他仕途有帮助。

他想再赌一把,这次去京城提到那女人,看看乔大人是何态度。

若是乔九不反对,自己就娶了王三秋,给她一个婚姻。

李慈精于心计,他棋行险招,还真让他赌对了。

只是他那看似平常的折子没有到吏部,而是直接就到了皇上跟前。

从亲政开始,勤勉的崇明帝就要求各地县衙和州府每十天一报送,他要亲阅。

不过有首辅统领的上书房在,这些折子是不能直接递到御书房,需要大臣们先浏览审阅过再递交皇上。

崇明帝能看见的都是各地无关紧要的事情,什么地方出现祥瑞,什么地方有打架斗殴死了人,或者是小的旱灾水患,需要朝廷赈灾。

自从那次两相硬拼,陆易和几个大臣的替身被活捉送进皇宫后,皇上隐忍不发,上书房退了步。

双方达成某种共识,朝堂气氛不再剑拔弩张,一些不是太重要的奏折都送到御书房批阅,无须再经过上书房同意。

就这样大余渡的这份卷宗就被夹在十日一报的折子里,送到了御案上。

每年南边梅雨季总是会有县州受灾,送来折子也无非是要粮要钱。

十日前他才看过昌平府临桐县遭遇大雨,沿江受灾严重,要求减免赋税的折子,这一次应该是要钱吧!

随手翻看,一张没有落印的草稿卷宗落入眼中。

身为刚刚“亲政”两年的皇帝,这种最基层的资料卷宗他还没有见过,只以为是下面的人失手所为。

不由兴趣大起,仔细看起来,上面记录有临桐县辖区内的几个乡镇灾后统计。

倒塌民房、毁坏船只、各种农作物、淹死的鸡鸭猪牛羊以及人。

以前看见的都是一些统算过的亏损银子数字,那些都是冷冰冰的数据。

今天他看见具体情况,甚至在牛市街一栏里,看见“损失暖脚狸花猫一只,老人痛哭流涕!”

崇明帝想笑又笑不出来,这里写着死一只猫痛哭,上面可还损失了一大群鸡猪狗牛。

通篇看来全县死人数十,多为腿脚不便的老人,也有为救父母而一家殒命的儿子。

崇明帝提起御笔,在那一家的名字上画了一圈,在旁边批注:“百善孝为先,嘉奖”

又一路看下去,目光在大余渡那栏停住:以借粮为赈灾,鼓励农户抢种蔬菜以度荒月。

虽然同样也有房屋倒塌,人畜死亡,远没有这句让他感兴趣。

临桐县是最接近南边山区蛮部的县城,辖下山镇多是未曾开化的蛮人居住,没想到里面居然有人会想到这法?

他又仔细看一次,这才发现原来是临桐县丞的主意。

一丝阴翳爬上他的脸,这份手稿真的会是失手放进来的?

正沉思间,有宫人来报:“玉泉阁乔侍卫前来见皇上。”

那次农庄一战,乔九受伤,但抓住几个文官那边的人,其中陆易替身吐露出不少实情,崇明帝给他丰厚赏赐又放假疗伤,这才过去两月已经痊愈,此时是来面圣谢恩了。

“让他进来!”崇明帝丢下那张纸,揉揉自己昏沉的额头。

身上只穿着一等侍卫服装的乔九进门来,躬身行礼道:“一等侍卫乔九见过皇上。”

从他受伤就卸任黑羽卫的职务,现在只是玉泉阁的一等侍卫。

“平身吧!牧之,你上次受伤不轻,可是已经痊愈?”

对这个自己几年前亲自挑选出来,在灭杀摄政王时就颇有建功的人,崇明帝很是喜欢。

“承蒙皇上厚爱,卑职已经痊愈。”乔九依然低头回道。

“牧之,朕记得你以前就在南边的临桐县待过,可记得那里的县丞是何许人?”崇明帝扶住御椅站起身,走到乔九跟前。

乔九眉头一跳,不动声色地回道:“臣离开临桐时,正值有伤,并没有见过县衙中人,倒是喜公公一路与县衙官府等都有接触。”

为了吸引人注意,他们一路北上时停停走走,沿途官员有上船迎合的,也有不屑一顾的,这些事崇明帝都有知道。

还知道当时乔九正有刀伤在身,有那样丢脸的事躲都来不及,没有见过县衙的人也是正常。

“罢了!也没有什么大事,牧之你看看这个,临桐县丞胆子可真大!”

一旁伺候的小黄门将一张纸递到乔九面前。

纸是官府统一发放的,用于记录文书。乔九一目十行的匆匆看过,目光同样在大余渡一栏停滞不前。

这事只有三秋才干得出来的!

从小小的茶馆开始,她在一步一步的变强,还带着一群人在变强,就连京城里都已经能看到贴有绸带的坛子。

现在又以粮交换辣椒青菜,方法是好,只是这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报复,李慈能保护她吗?

也不知道她哪里来的勇气,可惜自己尚处在风口浪尖之上,能给的帮助太少。

她这样做会有争议的,可有余林参与其中?

毕竟要做这样大的事,那样大的压力不是她一个女人能承受的。

也许在砍青节上已经有人走在她身边,陪着她,照顾她,能给她帮助和鼓励!

压下心中悸动,乔九又仔细看过一次,这才明白皇上问他的意思:李慈将事揽在自己身上了!

对十几年隐忍慎微的崇明帝来说,他最讨厌就是别人的心机。

若是此事为平民无知无畏所为,无论对错他都可以一笑而过,况且这个大余渡表现出来的本就不错。

可这里是有官府的人想以此争功,一想到这些趁乱打劫的文官,他心里就郁火熊熊。

乔九暗道一声糟糕,皇上性行多疑,李慈可能是有争功之意,或者本是想隐藏三秋,这是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