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府城(3)(2 / 2)

辣娘子 惠太平 0 字 2020-09-30

“我遇到的是黑羽卫办差,隔着几道门,都能闻到血腥味。等允许我们几个出门时,哎呀!抬脚就看见没有脑袋的人身摆在地上,我……我差点就吐了!

还没等缓过劲,那些黑羽卫的大人们就瞪眼过来,我的心窝就发寒,现在都还没有热乎过来。”

“哎!哪里的匪徒有这么多人?还敢在京城外行凶?你怎么知道是黑羽卫?那可是皇上才能调动的。”有人感觉好奇。

“兄弟,你听着就是,多的别打听,我反正看见人堆里面一个太监在指手画脚的嚷嚷着什么……”

“在说什么?”几个脑袋瞬间凑在一起,接下来说的话就听不到了。

王三秋蹙着眉头,感觉背上那一道早已经痊愈的鞭伤开始隐隐作痛。

死太监!死太监!不会是那人他们吧?

算算时间,早该进京当他的大官了,吃香喝辣,享受着荣华富贵,怎么会出现在京城外的荒野中。

心情瞬间不好,王三秋也没有再坐下去的打算,将趴桌子睡觉的豆豆拍醒:“走!豆豆,我们去看那小子刻好没有。”

到浆洗街时还不到约定时间,不过陆峰尘已经坐在破桌边等着。

王三秋快步走到跟前,正想说话,却听到细细鼾声,陆峰尘居然在这露天坝里睡着了。

豆豆踢踢桌脚:“嗨!别睡了!快醒醒!谁大白天的睡觉。”

她突然响起的声音将陆峰尘吓得站起来就跑:“娘!娘!”

王三秋忙将他拉住:“峰哥儿别怕,我们是来取印章的。”

陆峰尘这才看清楚是她们,又回身过来:“是姐姐来了。”

“峰哥儿,印章刻好了吗?没刻好也没关系。”王三秋蹙起眉,这小子又熬夜了,眼睛红眼圈黑。

“好了好了!其他叔叔伯伯们要印章,都是第二天必须好的。”陆峰尘从自己怀里取出一个黑布包放在桌上,眉开眼笑的示意王三秋自己打开。

豆豆也是小孩子脾气,不等王三秋动手,她就解开布结,里面是一对红木印章,长条形卧在布上。

陆峰尘又取出一张纸和半盒油墨,推到王三秋手边。

这次王三秋阻止豆豆再动,而是自己亲手拿起沉甸甸的印章,在油墨中轻轻按了按,再将印章稳稳落在纸上。

清晰的“辣娘子”三字跃然眼前,王三秋顿觉眼前一亮,跟她手写的相比,稳重中更带着几丝稚童灵性。

“峰哥儿,你怎么知道辣娘子这三字要有这跳跃的感觉?”王三秋取出另一方印摁在纸上,也是一样的字体。

“我不识字,就是感觉这些娃娃好像在笑在跳,我就比着刻下来。”陆峰尘有些不好意思。

天赋,这就是天赋技能满点了!

可惜不识字,他只能将每个字都看成画,再描下来。

既然刻了两个章,王三秋也就全部收下,留一个备用也好。

“峰哥儿,你刻了两个,我还得补上一份钱,这里是一两银子,你收好了!”

王三秋取出一个小银锞子放在他手心:“回头让你娘给你买好吃的买厚衣服,以后那些叔叔伯伯来找你刻章,你要问他们要钱。你也看见了,你给木匠师傅钱,他就会给你很多很多喜欢的木头,不用捡地上不要的东西。”

陆峰尘一想起那么多木头可以玩,可以随便刻,就使劲点头。

走出老远,那胖少年还在挥手。

“三姐姐,那胖子看起来真的是傻子吗?可他会雕章!”豆豆老是觉得陆峰尘傻里傻气的。

“他也不是傻,只是……只是长不大,一辈子都只有七八岁的孩子心性……”

等她们两个回到客栈,却见姜木朗正在等着:“你们到哪里去了?印叔找你们过去一趟。”

从进城王三秋就带着豆豆住在这边客栈里,而印叔他们已经习惯人不离马马不离人,就住在有牲口棚的大车店里。

只是每天王三秋走哪里都要去跟马帮的人说一声,马帮也会将行踪告诉她,以方便找人,现在印叔找她过去,肯定是说明天的行程安排。

跟着姜木朗到大车店,里面喧杂的人群正在进出,随风飘扬的都是牲口屎尿的臊气。

王三秋跟豆豆没有嫌脏嫌臭,面不改色的往里走,在大车店的饭堂里,印叔正在那里等她。

“印叔,你是说要买些粮食回去?”王三秋揉着自己的手指头。

“是啊!大余渡那边去年冬旱接着今年春旱,肯定粮食要减产,价格会上涨的,现在趁着价格合适,不如囤些。我给你讲也是想让你也买些。”印叔端起粗瓷碗,喝着里面浑浊的茶汤。

印叔跑马帮已经十几年,靠的就是敏锐的观察力倒腾货品挣钱,但眼拙的时候也多,主要还是靠进山收货挣钱。

他这次之所以要找王三秋商量,主要是卖出的山货里有一部分是她的银子。

王三秋不懂粮食,但连续两季旱是知道的。

她想到赵大家和其他几户人家都要大量种辣椒,肯定种粮食的面积就会大大减少,自己若能买些粮食,专门贴补给种辣椒的农户,比单纯给钱还要适应需求,这也算惠农政策了。

想到这里,她对印叔道:“印叔觉得合适,那就多买些,我这次能换回多少银子?”

王三秋要卖的山货是钦杰头人送的一对鹿茸。

“鹿茸已经被药行收去了,是二十两银子。这个价格有些低,不过已经是问过好几家药店能给的最高价,若是切片零售,药店能翻几倍。”印叔取出一张银票递过来。

王三秋没有收:“从来都是挖药的人命悬一线,卖药的人绫罗绸缎,吃药的人哎哟叫唤,印叔,这些银子就全部买成粮食吧!”

听她说这些乡间俚语,印叔知道王三秋并没有对银钱上心。

其实那对鹿茸卖出的是二十两五钱银子,其中五钱之所以没提,那是预先就说好给马帮的抽成。

见王三秋愿意买粮食,印叔还是没有收回银票:“这些出来只有十匹骡马两架大车,用不了这么多钱,十两银子就足够了。等回去多带些骡马大车来,才能买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