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家国天下的年代(1 / 2)

 晋军脱离与秦军的接触,撤回国的路上,行军速度并没有多快。</p>

这一次参加西征的家族,一家家赚得盆满钵,损失方面则没有多少,无不感到心满意足。</p>

对于很多参战的晋人来说,他们未必能得到多少好处,见识了更多的世面,开阔了视野,也算是一件好事了。</p>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个体参战人员只是对所在家族履行纳赋义务,主家要是给东西算额外的赏赐,不给也没有任何问题。</p>

原因是他们本来就是用要“血税”代替交予财帛、粮食等等该交的税。</p>

等于说,他们没出征还是要交税的。</p>

所以,主家愿意赏赐是人情,不给则是道理,谁都别怨怪谁。</p>

事实上的情况是,各家的武士阶层更愿意交“血税”这种行为,才不乐意交纳其它的资源。</p>

这个并不是要钱不要命,纯粹是觉得更划算的同时,能获得提升地位的机会。</p>

而没资格参战的那些群体,例如属民或奴隶这两个阶层,一样对出征满怀期待,希冀能够用功劳改变自己的命运。</p>

在晋国这边,属民有可能因为做了什么而变成武士阶层,奴隶也有希望拿功劳给自己赎身,成功改变自身命运的人不算多,但也并不是凤毛麟角的个例。</p>

在诸夏的其余列国,属民和奴隶很难有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人一出生就是阶级固化,无论干什么“鼠”永远是“鼠”,“龙”就是“龙”。</p>

晋国这边“鼠”无法一下子成为“龙”,但至少不用再当“鼠”了啊!</p>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晋国才是中原霸主吧?</p>

当然了,想从奴隶之身在一代人之内成为贵族,哪怕是在晋国都没有可能。不单纯是社会不接受,更多是自身没有积累。</p>

他们过洛水与之前押解战利品和俘虏的各部会合,再按照原路返回晋国地界。</p>

说是“地界”,其实就是有一座城池来宣告主权,并不是什么划线的疆域范围。</p>

中行偃在停驻扎营时,找到吕武问道:“可需往‘新田’再分润此行收获?”</p>

不是中行偃急切地想要得到自己的那一份,是回不回去“新田”再分战利品代表两种意思。</p>

他们这一次并不是进行国战,只是一种阴氏和魏氏牵头,其余家族响应的私战。</p>

哪怕是家族发动的私战,打赢了还是要给国家交“好处费”的。</p>

毕竟,打赢了固然很好,一旦输了还是要国家来擦屁股,哪有好处占尽不用付出的好事。</p>

不去“新田”的话,能够任由他们拿捏,想拿出多少就拿多少,不要搞得太难看就是了。</p>

一旦要去“新田”则不能瞎糊弄,要不会搞得更难看。</p>

吕武奇怪地看着中行偃,说道:“上军将若不往‘新田’,我已将收获划分妥当。”</p>

在之前,吕武已经向全军通告,尽管是一次家族私战,愿意多付东西换取记功为前提,功劳还是能够被领导班子所认可的。</p>

中行偃当即说道:“我便不走‘棘门’罢。”</p>

倒是合情合理。</p>

已经是上军将,依靠的是上面的哪位“卿”死了才有可能再挪一挪位置,功劳什么的算是可有可无,留下更多的战利品,不香吗?</p>

后续,范氏和智氏同样表示不要那份功劳,只要到手的好处。</p>

他们这样的选择之下,战利品只需要划出两成给阴氏和魏氏,其余的八成尽归自家所有。</p>

中小贵族但凡家里还过得去,他们哪怕是少分一些东西也会选择兑现功劳。</p>

这个是需求的不同,采取的选择也就不一样。</p>

去走“棘门”需要将其中的四成收获上交国家,不走“棘门”则是要划出两成给西征发起者阴氏和魏氏,再拿出一成给国家意思意思,算是习俗也是规则。</p>

因为是家族私战的关系,比起国战的选择性更多,包括想要留下什么和上交什么。</p>

大多数家族的选择比较一致,要的是战马与人口。</p>

他们这一次看到了阴氏的骑兵发威,哪怕仅仅是想窥探一下骑兵的领域,少不了后面在自家玩一玩,肯定也就对战马有所需求。</p>

组建骑兵不理想,马还能用来耕作与拉动战车,是不是?</p>

人口这种资源很万金油,属于自家用不上也能很容易卖掉的类型,怎么都不会亏了。</p>

这一次西征,他们打了义渠和秦国,一些不算义渠人又不是秦人也不是白翟人的某些小部落一样被收拾。</p>

</p>

义渠人不但大军挨了打,栖息地也被晋军一阵风卷残楼似得肆虐。</p>

秦国就更不用说了,北征大军跟全军覆没差不多,后续可劲地一波又一波送人头,国家核心腹地更是遭到了惨无人道的蹂躏和洗劫。</p>

倒是白翟被吕武有意不进行攻打,后续派人前往联络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损失也只是在跟秦国和义渠交战阶段,保存了一些家底。</p>

吕武需要白翟顶替义渠栖息在秦国的北疆,建议他们去收拾变得惨兮兮的义渠人壮大自己。</p>

等白翟恢复点元气又想摆脱阴氏的控制?吕武会教他们好好做个人的。</p>

至于吕武为什么不在这一次将白翟吞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