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二桃杀三士(2 / 2)

“突厥是个大问题。”</p>

李勣带着一干宰相在商讨此后如何对付突厥残部的问题。</p>

李治头痛欲裂来不了,武后主持此次探讨。</p>

许敬宗说道:“此战后突厥元气大伤,至少五年之内,乃至于十年之内无法成为大唐的威胁。”</p>

李义府也赞同这个看法,“臣以为静观其变就是了。大唐的下一个对手是吐蕃。”</p>

刘仁轨说道:“对,大唐此刻就该盯着吐蕃,寻机决战。”</p>

“可突厥剿之不绝,奈何?就算是十年之内无法成为威胁,十年之后呢?”</p>

窦德玄灵魂提问。</p>

“到时候又得出动大军,耗费无数钱粮……”</p>

老夫心痛啊!</p>

但凡做了财政主官的人都会如此。</p>

咳咳!</p>

李勣干咳两声,众人齐齐看向他,连武后都是如此。</p>

朝堂上的定海神针要发言了。</p>

连皇后都在洗耳恭听。</p>

那双眼皮子盖下来。</p>

老夫继续打盹。</p>

一干宰相满头黑线。</p>

武后说道:“诸卿之意突厥十年之内难以成为大唐之祸,但十年后却难说。”</p>

“此言甚是。”刘仁轨不算是朝堂新人,但却因为特立独行和攻击性超强不被同僚们喜欢,所以需要彰显自己的才干。</p>

“皇后,臣以为大唐当隔一阵子就派出大军去清剿一番。”这是李义府的建议。</p>

刘仁轨讥诮的道:“李相怕是没征战过吧?”</p>

你特娘的这是在讥讽老夫吗?</p>

李义府依旧微笑,“是啊!不能提刀为大唐杀敌,老夫引以为憾。”</p>

刘仁轨说道:“那李相自然不知晓隔一阵子就派大军去清剿之弊端。”</p>

李义府心中恼火,却云淡风轻的道:“还请指教。”</p>

老夫还真能指教你!</p>

刘仁轨毕竟在辽东经历了不少战阵之事,后续更是镇压辽东的存在,对这些了如指掌。</p>

“隔一阵子就派出大军镇压,只会让突厥人同仇敌忾,抱作一团来对抗大唐。”</p>

武后微微点头,认同刘仁轨这个看法。</p>

确实是个做事的!</p>

武后暗赞。</p>

刘仁轨得理不饶人,“这等军国大事臣以为不知战阵者不可建言,以免误国。”</p>

李义府的微笑维系不住了。</p>

刘仁轨,老狗!</p>

武后笑的很是轻松,“刘卿之言我已知了。”</p>

这就是‘已阅’之意。</p>

刘仁轨看看众人,“突厥的未来,老夫以为不但要盯着,更是要拉一派打一派,给突厥人制造对手……”</p>

不错!</p>

武后赞赏的道:“刘卿此言我深以为然,诸卿以为如何?”</p>

一群老鬼羞愧不语。</p>

刘仁轨又闪光了啊!</p>

自从进了朝堂后,刘仁轨先是观察了一阵,就在大伙儿以为来了个无害的同僚时,这货出手了。</p>

驳斥!</p>

这是刘仁轨用的最多的手段。</p>

每当朝议抓到同僚的错处时,刘仁轨总是激情驳斥,当面让对方没脸。</p>

他这般爱得罪人,让帝后都以为来了个许敬宗第二。</p>

可后来他们才知晓,刘仁轨是容不得自己的头上蹲着谁……皇帝除外。</p>

天老大,皇帝老二,老夫老三,谁不服来辩。</p>

这就是刘仁轨。</p>

现在武后执政,他这才多了些恭谨,原先可是经常无视。</p>

这小老头的性子不讨人喜欢,但做事能力没说的,而且雷厉风行。朝堂里多了他,宰相们都有了危机感。</p>

刘仁轨看了同僚们一眼,眼中的倨傲啊!</p>

李义府面色难看。</p>

刘仁轨说道:“老夫不是针对李相。”</p>

在老夫的眼中,在座的都是垃圾。</p>

刘仁轨的功名心太炽热了。</p>

李勣微微睁开眼睛看了倨傲的刘仁轨一眼,重新闭上眼睛。</p>

这等人容不得谁比自己厉害,否则不但会努力追赶,还会出手对付此人。</p>

心胸狭隘!</p>

这是李勣给刘仁轨的评价。</p>

但这是个能吏。</p>

武后当然知晓刘仁轨的性格,但作为执政者,她深知不能指望每一个臣子都是道德楷模,有人喜欢钱财,有人好色,有人好名利……刘仁轨这等算是不错了。</p>

“皇后,上官相公来了。”</p>

结束了献俘之后,上官仪急匆匆的赶了回来。</p>

李勣睁开眼睛,见武后神色恼火,就莞尔一笑。</p>

“赵国公呢?”</p>

武后怒了,若是贾平安再犯错,少不得又是一顿毒打。</p>

上官仪真心希望武后能毒打贾师傅一顿,但却不敢撒谎。</p>

“皇后,赵国公在路上遇到有人拐走了女娃,带着人去追查。”</p>

“平安总是这般嫉恶如仇。”</p>

武后瞬间变脸,神色慈祥。</p>

武后问道:“阿史那贺鲁如何?”</p>

刘仁轨接着说道:“必须让此人屈服,用于了解突厥详情。”</p>

上官仪说道:“阿史那贺鲁跪在昭陵前痛哭流涕,以头叩地,鲜血淋漓。”</p>

这个姿态可以!</p>

“如此,饶他一命。”武后轻轻道。</p>

上官仪忍了忍,终究还是说道:“皇后,赵国公令阿史那贺鲁写了四份书信,给了阿史那贺鲁之后最可能成给残部统领的四人。”</p>

咦!</p>

什么古怪的东西进来了?</p>

刘仁轨的脑海里有东西在蹦跶,但却抓不到。</p>

“写了什么书信?”武后有些不满。</p>

“阿史那贺鲁信中说此人便是他之后最好的接任者,他的残部由此人统领,希望此人能统合突厥,继续和大唐争斗,直至重现突厥荣光。”</p>

李勣睁开眼睛,久违的目露精光。</p>

“二桃杀三士之计,彩!”</p>

上官仪觉得气氛不对。</p>

按理贾平安做的啥事李义府就该反对,该讥讽,可看看李义府的神色,竟然是欣慰欢喜。</p>

老夫老了吗?竟然眼花了!</p>

刘仁轨是怎么回事?竟然悻悻然的模样。</p>

武后目露异彩,“可是四人的书信都是如此?”</p>

“是!”</p>

上官仪没脸说贾师傅此举属于计划外。</p>

刘仁轨起身,“皇后,臣的建言不如赵国公的谋略。”</p>

咦!</p>

刘仁轨这等目中无人的小老头,竟然也会向贾平安低头?</p>

武后笑道:“诸卿为了政事殚思竭虑,陛下与我尽知。平安谋略有,可行事却不如诸卿稳重。”</p>

武后就是会做人。</p>

一番话捧了宰相们,又替贾平安把仇恨值拉下来了些。</p>

果然是陛下能托以朝政的女人。</p>

皇后随即去了后宫。</p>

如今皇后在前朝主持,皇帝在后宫等着。</p>

邵鹏总觉得这样有些怪。</p>

“皇后,太子来了。”</p>

太子带着一群人在前方。</p>

“五郎作甚?”</p>

太子行礼,“阿娘,我听闻宫中准备让六郎出宫建府?”</p>

武媚点头。</p>

孩子大了,自然不能留在宫中,这是经验之谈。</p>

当年高祖皇帝时,因为皇子出入不禁,以至于传出了先帝和高祖皇帝嫔妃的绯闻。</p>

太子说道:“阿娘,六郎还小,多留些时日吧。”</p>

这个儿子啊!</p>

你可知晓多留些时日的后果?</p>

六郎渐渐成长,他会亲眼目睹你这个太子兄长的威势,他会羡慕嫉妒,随后兄弟反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