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包里掏出一张小块卫生纸,这是她从家里带的,家里的纸巾都是买的很大一张的,她用剪刀裁了一些,带在身上,方便自己日常使用。
察觉到赵清雨的目光,赵青枫抬头问了一句:“姐,咋了?”
“没啥,你快吃,吃完了去上学,这都快七点了。”赵清雨给他擦了鼻尖和额头上的汗,又拿出一些纸让他带上,在学校里用。
“姐,我不要,哪个男的带这个啊。”赵青枫不知道在哪里学的奇怪思想,想也不想就拒绝。
赵清雨不容分说的把纸塞进他的书包里,“带上,又没让你挂在脸上,谁知道你戴没戴,万一用得上呢。”
然后她几口吃完剩下的面,起身去起身去结账:“老板娘,多少钱啊?”
“一碗肥肠一碗素面对吧,一共三块五。”老板娘的脸被热气蒸得黑中带红,一边忙一边笑着和赵清雨说话。
“老板娘,你家面条味道真好,滑嫩可口,很有弹性,是在哪里买的啊,我也想买点晚上回去自己煮点吃。”赵清雨一边掏钱一边露出大大的笑容,把老板娘夸得笑呵呵的。
老板娘接过赵清雨递过来的五块钱,扭身去找钱,“我们就在前面的不远处的老刘家面摊子上买的,来,找你一块五。”
“哎好的,那谢谢嘞。”赵清雨接过钱,扭身走到赵青枫身边,告诉他自己已经付了钱,让他快点吃了去学校,顺便给他塞了五毛钱的零花钱。
和弟弟告别后,赵清雨就朝着老板娘指着的方向找去。只是早市上人太多了,之前她和赵青枫来的时候,大多都是卖菜的菜农们,现在,除了小贩小摊,还有许多买菜的人们,本就不宽马路上,更加的水泄不通。
赵清雨把书包挂在身前一点点的往前挪动,她身上没有带许多钱,父母留的钱都让她放在家里的衣柜里面。但在人多的地方,她还是习惯把包放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
她一边小心走着,一边不时的抬头左右寻望,看哪里有叫老刘家面摊的店子,其实这条路一直走一直走,也会走到她的家门口,但就是因为集市上人很多,地上经常是一些垃圾和脏水,所以她特别不爱从这里走。
上辈子,除了过年的时候她会和父母来这里买年货,其他时候几乎不怎么走这条路,面馆老板娘说的老刘家面摊,她脑海里并没有什么印象。但她知道,至少在她经常走的一些地方,是没有面摊的。
终于,在一排不知道是有几十年历史的老房子里,她找到一个面摊,但摊子上并没有挂着什么老刘家几个字,只有门前的摊位,明明白白的告诉路人,这里是卖面条的。
面摊店从外面看估计不到五平米,里面放着一个老式的压面机,墙边上摆着几排竹竿架,架子上挂着各种粗的细的圆的扁的面条。
外面支的摊子上除了面条,还有一些面叶子,饺子皮,馄饨皮,等等面粉半成品。
赵清雨走过去,擦了把头上的汗,还没开口,旁边一个大叔朝一个装着面的篮子里丢了一张老旧的一块钱纸币,嘴里粗声喊道:“老刘,给我称两斤湿面条,要宽滴。”
“诶,好嘞。”
赵清雨抬头看向正熟练抓面条老板,五十多岁的干瘦老头,皮肤黝黑长相老实,从大叔的称呼里判断,这人十有八九就是面馆老板娘说的老刘。
老刘一边用那种老式的木杆秤给大叔称面条,一边朝赵清雨问道:“女娃,要点啥儿?”
赵清雨指了指面条,说:“要这个。”
“诶,两斤一两,算你两斤。”老刘拿着老式的长杆称小心扒拉着,又扯了一小撮儿面条塞进去,放进袋子里递给大叔。
大叔说了声“多谢”,便乐呵呵的接过面条放进自行车篓里推着车走了。
“要几斤?”
老刘拿起袋子,看向面前的清秀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