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工人(2 / 2)

倒不如……为云中郡务工?

初时有许多人不愿意接受。

原因则让沈兵有些啼笑皆非,只因务工不稳定且社会地位不高。

这倒是实情。

社会地位不高是因为这时代有“士农工商”的排位在,农民比工人要高一级,谁也不愿自降身份进入工籍。

务工不稳定则是因为这时代的务工普遍是散工,这家有需要盖房就请个工人做几天,那家有需要又做几天,四处游走且不确定。

相对而言农民就稳定得多,只要在田里干活,没有什么灾害之类的意外都会有收成。

所以工人在这时代几乎就是“不务正业”的代名词。

他们完全没意识到沈兵工业化之后的“务工”根本不存在“不稳定”这问题,甚至这时的务工还要比务农稳定得多……不管春夏秋冬都可以在纺织厂务工领到薪酬,更不需要看天收成。

然而,战国时期是半奴隶半封建国家,他们对工人的认识和观念也是工业化之前的,沈兵很难将其转变。

但这对沈兵而言算不上什么问题。

这事是由胖子屯一手负责的……就像之前所言,胖子屯有经商头脑擅长精打细算,纺织作坊上下全交由他来打理。

沈兵只让胖子屯给出三个条件:

“试用期每天给十钱工钱。”

“正式录用后每天二十钱。”

“圈下新地或收复河套有地后,务工、务农可自选!”

百姓:……

要知道这时代做一天的苦役才只有八钱,这试用期一天就给十钱,往后一天还会给二十钱?

这工钱可比别地工钱高两倍有余。

若是再计算成口粮……乖乖不得了,两钱可以养活一人,正式员工二十钱就可以养活十个人。

往常务农时在田地里起早贪黑风吹雨打的才勉强养活五张嘴,要是收成不好还免不了饿肚子,可现在随便就能养活十个人。

于是这还用问吗?

当然务工!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那点社会地位又能算得了什么?

而这时沈兵却又娇情上了:

“若试用期不通过,便安排其它工作或是务农!”

沈兵这其实是抓住百姓一种心理:越是稀罕的东西就越是有人抢。

比如现在沈兵拿着这些优厚的条件去求那些百姓务工,那些百姓反而会犹豫……此事有如此丰厚的报酬却无人理会,其中必有难处。

但现在若是许多人争着抢着,而且还要经过努力及比试才能拿到,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大家都会一哄而上。

果然,没过多久百姓的态度就出现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务工由原本无人问津变成个个趋之若鹜。

而培训和安排工人方面就由苍那边负责。

各方面的工人都有,有制作和维修水车的,有操作纺纱机、织布机的,还有修路运输的……

总之就是各取所长,有力气的出力气,会操船驾车的就运输,会纺织的妇人则大批录用进纺织厂操作。

至于那工钱,对沈兵而言也不是难事,从造纸厂运一批纸到中原售卖就得到了周转资金。

其实工钱都不是钱币结算而是用粮食。

这也是百姓所希望的,因为他们更需要的是粮食养活自己和家人而不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