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探矿(2 / 2)

如果说纸是国家宣传工具的话,那么铁这玩意在古时那就代表着军事装备的先进程度了。

沈兵不打算让质量上乘的新铁大批量流入市场,甚至其冶铁作坊都是私设不外传。

它只作为增强云中郡战斗力的兵器制作、存储以及将来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铁,所以钢铁产量才会成为工业化程度的标准之一。

因为这其中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是高质量铁的流出,是不是代表云中郡对其它地区及军队的兵器就没有太多的军备优势?

其次更重要的是……

如果云中郡大批量生产甚至就成为商品流通,那就不可能对嬴政保密……比如造铁锅、铁碗、铁桶、铁锄、铁犁等等。

嬴政那边一看,这还了得?

我大秦军队都还在使用青铜器,你自治的北地就在用如此成熟的铁器甚至大批量生产日用品了?

再一问扶苏,居然连扶苏也不懂制法……这莫不是要私藏兵器反了么?

于是沈兵卒,扶苏这个监军也将受牵连。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且比纸更敏感、更严重,沈兵不能不小心。

沈兵在工业区用旧式高炉冶铁,其实也有迷惑他人之意……云中郡炼出的铁质量上乘?

只怕未必。

其也有质量差的铁,且数量还不少。

至于那用作箭矢及床弩那些质量上乘的铁……那便是在大批量劣铁生产中挑选优质铁用于军队,而并非有什么其它的炼铁方法。

这么一解释,云中郡出现新铁的情况就解释得通了。

甚至可以说更合理。

因为这时代偶尔也有某座名山某个铸剑名师不经意就炼出质量上乘的铁甚至钢并将其制成宝剑,于是一件“神兵”就出炉了。

让沈兵欣喜若狂的是,嬴政甚至派了一支百余人的“探矿”到云中郡。

所谓的探矿,就是在该地寻找铁、铜、锡等矿于是可以直接在本地开采而不需要从远处运输。

这对沈兵妥妥的是好消息。

首先这说明了嬴政对扶苏和沈兵的信任。

其次,若真能在云中郡探到了矿,就算只是铜、锡矿,对云中郡也是莫大的帮助。

因为这才是真正意味着云中郡可以“自治”而不是在关键时刻会被赵高、李斯等人卡脖子。

比如有朝一日沈兵抗旨不遵反对扶苏自尽……赵高、李斯只要断了往云中郡的矿石来源,云中郡的军力就受限了。

沈兵当下就好酒好菜的将这些探矿招待了一番。

为首的是个叫钵的老者。

后来沈兵才知道他其实只有四十出头,只不过因为生活不易常年劳累看起来显老……古时生活艰苦像这样的百姓有许多。

钵其实是采草药为生的药农,长年在山中行走寻找,无意间发现了一座铁矿,于是其人生轨迹就变成了“探矿”。

在这时代发现一座铁矿可是了不得的事。

因为此时全中原产铁之山只有37处,且均在山上。

也难怪只有这些采草药的人才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