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坐馆成均好出路(2 / 2)

成均馆的儒生们可以公开发表对朝政的意见,并联名向李朝的大王们上书。这种类似公车上书的交流形式,成为监视功臣派勋贵们执政的一大利器。

毕竟这年头的读书人嘛,别的不一定行,但是喷人一定行。

加上作为读书人,社会的舆论导向,被掌握在他们的嘴上。能够记录历史的也是这帮读书人,反正你又不在现场,怎么判断这些人写的是真是假?

成均馆的儒生由此经常开炮,成为士林派手中的一柄利剑。

在《大长今》中也有儒生拿着草席,到景福宫门口跪席上书,要求中宗不能封长今做官。而中宗除了在殿内生闷气和发飙之外,居然对这些人毫无办法。

在功臣派与士林派斗争的高峰期,成均馆几乎就是士林派的总阵地,谁掌握了儒生们的炮口,谁就掌握了舆论权。

等站到道德高地上,管他风大不大,冷不冷的,反正就一个字。

爽!

后来功臣派是完蛋了,基本上在党争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成均馆作为开炮阵地,自然而然的重要性开始下降。

但是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士林派又又又又又分裂了。

所以哪一派掌握了成均馆的大炮,哪一派就能增强发言力和舆论力。

如今外戚势力抬头,势道政治开始发挥他的威力。但如今安东金氏还没有一言堂,与庆州金氏和潘南朴氏处于三足鼎立的局面。

赵万永进入成均馆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好的出路,虽然不至于成为各方拉拢的中心,但起码可以积累人望和人脉。

也许其中的很多儒生以后就会步入政坛,成为赵万永在政治上天然的盟友。

“贤弟就馆真是一个好去处。”洪大守由衷羡慕。

“洪大哥呢?”

“中不中还不得而知呢。”洪大守打了个哈哈。

其实是不知道闵廷爀会帮他到什么地步,因为这年头进士除了前三名立刻授官以外,大部分的进士都是进入三馆待选。就是类似于艺文馆这样的文书机构,毫无权力,也毫无实务。

主要就是翻翻书,抄抄写写,混混日子。

洪大守估计自己就算上头有人,能够授官,大抵也只是从低级的各衙门副率、佥正、主簿之类的小官做起。

谁叫自己不过是出身六品官的家庭,虽然名字挂靠在丰山洪氏下面,但丰山洪氏自己都半死不活,哪里管得到洪大守这边。

按洪大守的想法,能做一任县监或者是判官之类的地方官,掌握有一县的权势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任命了。

“世兄谈吐不凡,见识远大,只可惜出身稍低,不然一个进士科还不是小事。”

赵万永倒也不是同情洪大守,主要是对如今的两班大家族把持科举考试,以及官吏任用的局面有所不满。

他接受了大量的西学学问,对于西方政治学和经济学都有所了解,对于李朝本身的状况似乎也有所认知。

才华是有的,改革大约也是想的,可惜以后屁股坐到外戚这个板凳上。也就变成了那个主力争权夺势,次要才是国计民生的势道官僚。

【注1】:所谓京华士族并不是单指一家或者几家,而是将那些出身朝鲜八道得各大家族都汇聚在内。他们虽然出身各地,但是由于长期把持李朝中央的政权,父子祖孙累代担任官员。渐渐地这些家族就从老家搬到了汉阳,并在汉阳常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