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2 / 2)

世界上第一个超标量处理器就是苏联的Elbrus-1,比西方早了整整15年。连英特尔奔腾处理器都与之有血缘关系,这是由于苏联解体后的人才流失,甚至奔腾III的结构的开发工作正是由当年El-90超标量体系结构位微处理器的负责人弗拉基米尔?潘特科夫斯基领导的。90年代苏联剧变,Elbrus的负责人鲍里斯不得不和SUN合作,结果直接造成了SUN的崛起。</p>

苏联专家的到来,让方默南心里起了波澜,这一块儿她真的是个门外汉。</p>

英特尔的首席处理器设计师Vladimir Pentkovski曾经是前苏联Elbrus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这个研究小组的核心成员在一起工作了四十年,一直在为前苏联的国防机构研制开发超级计算机。</p>

据俄国处理器专家Keith Diefendorff称,Pentkovski把许多Elbrus小组开发出来的先进技术带到了英特尔。他说:"在超标量体系结构、共享存储多重处理技术和EPIC技术等概念在西方出现前很久,Elbrus就已经成功开发出了基于这些技术的电脑产品。"</p>

苏联不过是巨型计算机方面落后美国,半导体由于起初不重视,但在70年代末,苏联在电子方面的很多领域还是取得了突破。像微处理器方面,世界上第一个超标处理器就是苏联人做出来的,美国的英特尔在90年代末才有了奔腾的超标处理器,而且首席工程师还是以前苏联Vladimir Pentkovski的成员之一。</p>

苏联 政 局的 动 荡 不安让英特尔受益,1990年,Vladimir Pentkovski开始从事El-90的后续者&mdash;&mdash;El-91S微处理器的研制工作。但是,由于前苏联在政 治 体制 和经 济 体 系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研究项目的经费丧失了来源。从1991年到1999年这段时期,Elbrus一直都不知道Vladimir Pentkovski到底在做些什么,直到1999年,他的名字才再次出现在英特尔的一本技术刊物上。据此推断,Vladimir Pentkovski正在领导奔腾III微处理器结构的开发工作。</p>

所以大家是同根同源,研发中都有苏联的影子,不过相比起英特尔,云腾幼小的很。</p>

</p>

而进入到90年代后,PC在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相当快,英特尔无疑是看到了蕴含其中的无限商机,所以英特尔决定在其推出的80586产品上与AMD分道扬镳,为此还特地为80586注册了Pentium商标,从此,奔腾就作为品牌推广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p>

第一代奔腾的推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英特尔更加坚定了要让自己走上一条独立发展的处理器道路。事实上不只是桌面领域,服务器、工作站领域也都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奔腾的品牌威力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AMD和Cyri从此开始走上了追随者的辛酸历程。</p>

英特尔公司成立比改革开放早十年,英特尔在近四十年的发展成为全球高科技的领导者,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p>

英特尔以它强大地品牌优势和雄厚的科技实力,迅速占据着台式机、笔记本和服务器市场地大半份额。</p>

当然英特尔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起有落,刚刚从80年代中期的低谷走出,转型后的一两年对英特尔来说是艰苦的岁月。</p>

由一家存储器公司到一家微处理器公司的转型,痛苦而短暂,却使英特尔完成了涅槃重生。蓝色巨人IBM不肯接受86,而行业新兵康柏、戴尔和台湾的宏(Acer)则抓住了历史机遇,率先推出基于86芯片的个人电脑&mdash;&mdash;它的微处理器就来自英特尔,操作系统来自微软,键盘、监视器、驱动器等来自多个依循开放标准的专业供应商。来自五湖四海的起义者们很快形成"蚂蚁雄兵"之势,"彼此兼容、自由竞争"的新的产业标准建立起来。</p>

虽然后来IBM也重拾86,但PC行业的格局已被86戏剧性的成功所颠覆:兼容机大行其道,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部件来自英特尔和微软,格鲁夫强硬的决定独家生产86而不是按照IBM的指示授权给AMD等"第二供货商",电脑行业不再随着IBM的脉搏而动。</p>

早在1988年4月,《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令人敬畏的英特尔垄断了属于自己的市场,整个PC行业和华尔街都意识到。 英特尔控制的是美国利润最丰厚的垄断行业之一。 "这一年英特尔0岁,它创下了8.75亿美元的营收和4.59亿美元利润,在全球《财富》500强榜单上攀升了50位,来到第150名。 1990年,英特尔首度以"新电脑产业"来称呼PC工业,相对于大型机组成地"旧电脑产业",电脑产业步入新纪元。</p>

对英特尔来说,这是意气风发、高歌猛进的一段岁月。但这样的轨迹不属于华夏。</p>

年轻的芯片巨人对东方的兴趣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英特尔前高级副总裁、微处理器产品部总经理虞有澄在华夏刚刚打开国门时就只身来到华夏。那个时候的英特尔刚成立11年,现任董事长贝瑞特和CEO保罗.欧德宁刚加盟5年,英特尔还是一家存储器芯片商。</p>

79年的华夏,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落幕。这年7月,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央决定在南方四个城市试办特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后,外企进入华夏才有了法律依据。"</p>

但英特尔与华夏的故事很不顺利,当华夏开始打开自己的国门之时。 英特尔的当家人对国人能否买得起电脑十分怀疑,而英特尔的高层们听摩托罗拉的太太说,大哥大那么贵,他们很多人都是提着钱箱来买。</p>

所以在观望长达6年之后,1985年英特尔决定试水华夏,</p>

85年的华夏刚刚决定开始启动城市改革,搞"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年,英特尔在京城民族饭店设立代表处,与一家知名的国有企业合作进行大型机销售业务。这个代表处,只有一名总经理、一名秘书和一名司机。(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