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2 / 2)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四多,辉就爬了起来,挎着竹篮就出去了。对于食材他昨晚上就认得非常清楚了,直奔目的地而去。</p>

廖家老两口也起来了,趁着天还不太热,扛着锄头去了地里。</p>

辉回来的时候摘下来的青菜还挂着早晨的露水,背上还背着一捆柴火。</p>

廖劲凯起来就看见儿子踏着朝阳回来,“你这子,这么急不可耐啊!”</p>

“嘿嘿……”辉卸下柴火,把摘来的青菜递给廖劲凯。</p>

“你等着让我先洗漱一下。”廖劲凯昨晚决定做什么菜了,就把菜谱放好,催着廖爷爷和辉赶紧睡觉,自己趁着月色,把手里的斗笠给编完。这心情好!他干起活儿来也快,快也到了后半夜了,才去休息。</p>

廖爷爷扛着锄头回来,看见儿子正忙活着做菜。</p>

“炒青菜——简单之中见功夫,别看了,它是最考验厨师功底的一道菜了。”廖爷爷对这非常清楚,他接着道,“时候听你祖爷爷起过,到某家酒楼去尝尝那里的“两条青菜一口汤”。这“两条青菜一口汤”指的就是:第一道上席的汤,与最后上席的一盘炒青菜。其实厨师最见功夫的菜品之一,就是看他炒一道最简单的青菜的水平。这大概好比写书法,最难写的书法就是笔画很少的字。如果去豪华的酒楼,也许会吃到高级美味,但那是因为高档菜的原料本身已经具有了美味的资本。假如在酒楼一道炒青菜尝尝,那就真的是能看出酒楼大厨的水准了。”</p>

“辉加大火。”廖劲凯沉声道。</p>

“哎!好嘞!”辉拉着风箱呼呼作响。</p>

廖劲凯始终记得,炒青菜的几个要,火要大、油要热、动作快几项原则,就会炒得可口美味,如果要将菜炒得更鲜绿,在临下油锅前先加盐在锅中,菜的颜色就会更好看。</p>

很快一盘好吃又营养的青菜,绿绿的、嫩嫩的、香气四益的……炒青菜就端了上来。那颜色真让人谗言欲滴,好像吃起来一定很香!</p>

廖劲凯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怎么样!阿爸、辉,味道如何。”他焦急地问道。</p>

“呶,自己尝尝!”廖爷爷递了双筷子给他。“没有泛黄。”</p>

“嗯!好吃,不老,清脆可口,比阿妈和奶奶炒的好吃。”辉中肯的评价道。</p>

廖劲凯夹起青菜,放进嘴里,慢慢的咀嚼,“嗯!还有待加强,没有达到祖爷爷书里描写的水准。”</p>

“有你祖爷爷,五成的功力了,用高汤或者鸡汤喂一下会更好!”廖爷爷建议道。“不过第一次这么做,能有这水平,我对你有信心了。”他拍着廖劲凯的肩膀道。</p>

“ 青菜,还是刚摘下来,最新鲜的好。叶片碧绿无折皱、叶身有弹性。”廖劲凯道。</p>

“那当然了,吃青菜,於时节很有讲究,冬风一起,夜间寒冷,水汽凝降结霜,经过霜打的青菜,更加香甜,而且特别容易烧酥,所以有霜打青菜是个宝的法。霜打是指薄霜,若是冰冻,青菜脱水,就不能吃了。即使在其它的季节,没有霜冻,也要在太阳升起之前,露水未褪的时候采摘的青菜才好吃,特别是夏日,被烈日曝晒,再好的青菜也蔫了。”廖爷爷道,这些不用看书,生活常识里就知道了。</p>

“阿爸,我会好好吃透,努力的。”廖劲凯感觉这信心倍增啊!</p>

吃完早饭,辉带着咸菜、馒头,蹬着自行车骑了一个时才到学校,他住校,学校两个星期一天假,让住校生回家看看。</p>

中午的时候,廖家其他的姊妹们骑着摩托车和三轮摩托都赶了回来,以为老爷子有啥事,原来为了本破菜谱,当场表示不要,纷纷签字画押。</p>

至于为什么这么顺利,主要是除了这本菜谱,老爷子手里还有一些金银值钱的东西。当年祖爷爷给达官贵人做掌勺,每每有赏的。即便到了动荡的年月,老人家也藏的很好,没让人给搜出来。</p>

所以每家三根条黄鱼,不偏不倚,只是廖劲凯多了一本菜谱。其他三家已经被老爷子给的这三条黄鱼给闪瞎了眼睛了。至于还有些袁大头,老人没分,等到老人过去了在分。在场的人没有意义,银元和黄鱼比起来,就不值钱了。</p>

金条,民间又有“黄鱼”的昵称。古往今来,作为保值增值的一种形式,民间都有收藏“黄鱼”的传统。几千年的古代历史,期间朝代更替、社会动荡不断,黄金作为保值的特殊通货,被各阶层所接受。稍微有钱的人家,都会在家中备上两三根“黄鱼”,以备不时之需。长期的战争岁月让长辈们知道,黄金在关键时刻很可能会拯救一家人的性命。而在过去的大户人家都有年底买金条压箱底,象征家庭富裕和祈求福气的传统。(未完待续。)</p>

ps: 求粉红、求推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