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 印度之春计划(2 / 2)

王茂如道:“好子,你要是死了,将来就把把棺材建在我坟边,下了阴曹地府与我再一同打下一个地府中的中华大帝国。”</p>

夏铭激动地道:“为秀帅尽忠!”</p>

王茂如笑道:“此计划我国防部命名为‘印度之春’计划——名字听上去好听,但是你要知道,这是一个血腥的计划,由此可能引发印度人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的死亡。”</p>

夏铭不屑地道:“非我中华儿女者,我视之如猪狗鸡鸭尔。”</p>

王茂如哈哈大笑起来,道:“好你个夏禹锡,有你的,你真长大了。”</p>

随后夏铭待着赴印度计划代表团悄然离开北京,南下赶赴香港,经香港前往印度。抵达印度之后,夏铭悄然发现其实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也在悄然进行中,很多印度人渴望摆脱英国人的统治,尤其是印度绿教(伊斯兰)地区如孟加拉湾和印度北方地区对英国的反抗更加直接。英国政府为了维持英属印度的统治权,特地分化了印度教和绿教,挑拨双方战斗,不给双方联合的机会,以免印度成为第二个美国(美国抗英起义后成为真正独立国家)。</p>

如今的英属印度其地位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地位相同,印度国内最大的党派当属领导的印度国大党,他们正积极准备与全印度绿教联盟合作。经过了半年的观察,夏铭分别认识了印度的两大集团,他意识到现在是一个好机会,其中印度教势力更趋于以法律手段建立泛大印度共和国,而绿教则提出更加尖锐的方式争取地区自治概念。夏铭认为让印度大陆陷于混乱中必须有人以暴力引导暴力,以鲜血引导鲜血冲突,而他选择的目标就是绿教青年派系。</p>

随后,夏铭以中国政府代表的身份秘密接触态度更加暴力的绿教联盟领袖们,提出绿教地区当以地区组建国家的概念。</p>

夏铭为他们提出了一个圣战的概念,这个概念也逐渐演化为后世的绿教世界泛青年暴力活动的最基本纲领,而夏铭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想法成为了后世恐怖分子的最原始宗教教义解释之一。他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的普罗米修斯一样,给有些人带来了光明,但是一些世界带来了灾难。但是很显然,现在谁也没有意识到“圣战”的意义。</p>

中国国防军西域军区通过克什米尔偷偷地将一批武器运抵印度,资助绿教青年运动,也给夏铭提供了一个营的中国士兵,帮助他实现搅乱印度的计划,让英国人的后花园着起了熊熊烈火。</p>

不知不觉,民国十一年就这样到了最后一天,这一年中国除了西域之外,还真是没有战事,王茂如做到了自己的承诺,中国无战事——战事发生在国外。百姓安居乐,商人放心大胆的经商,各个城市蓬勃发展起来。在中国,现代化的城市发展逐渐显露雏形,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济南,上海,武汉,广州,长沙等城市由于工厂的增加,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中,这些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的建设。</p>

民国十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原本应该是政府准备放假的一天,但是在中国,国务院十二部委正向国会全体议员做本部的国家汇报工作。</p>

民以食为天,年终国务院向国会参众两院做国家报告的第一个部门便是民党掌权的农林部。</p>

由于现任总理唐绍仪曾经负责怪外国防军地区理事长,他对关外地区的粮食特别关心,尤其是听到粮食总产量统计之后,更是异常兴奋,连夜给大总统孙立文报告上去。根据统计,民国十一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惊人的10100万吨,平均下来全国四亿四千一百万人口中之后,尽管暂时不能够让国民全都过上温饱生活,然而却不至于国民陷入饥饿之中。农林部现在要做的就是将中原以及南方广大的百姓进行人为的人口转移,转移到西域外东北等地广人稀的地域。尤其是西域巴尔喀什湖周围的肥美土地,将会是中国人建设的另一个中华大粮仓。(未完待续。。)</p>

ps: (ps:864章名字写错了,应该是收复西藏,但是西藏这个词比较敏感,你懂得……所以只能那么写了,不打算改了,避免引起麻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