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重树历史 第七百零二章 美国人评论国防军诸将(2 / 2)

由于此时魏玛德国与中国并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因此德国派遣前贵族劳伦森前往中国担任驻华领事,处理德国在中国的一系列问题。海伦娜的父亲劳伦森爵士曾经在帮助过鲍威尔,因此海伦娜对待鲍威尔就像是自己的叔叔一样爱胡闹,而鲍威尔也对这个“侄女”头疼不已。</p>

鲍威尔的采访几次被海伦娜打扰,倒是让这个采访很是有趣,不知不觉已经谈论了一下午了。在访谈的最后,王茂如道:“我记得我曾经登载在美国时代周刊两次,第一次是的标题是《中国的将军》,第二次是《他让世界重新定义中**人》,我不知道这一次你们准备用什么标题?而且,我觉得你们对我的评价过高,让我承受不起。”</p>

鲍威尔笑道:“好的,我会斟酌,也会建议,但是这并不是我能够决定的,您要知道我只是一个记录的记者,却不是主编。”</p>

随后鲍威尔的大胡子摄影师要给王茂如拍摄照片,向他询问在哪里拍摄更好,王茂如想了想,就在陆军部门口的,明年陆军部就要搬迁至丰台,现在的陆军部就要被放弃了,希望能够在这里拍摄一张照片做留念。不过今天太晚了,不如明天上午八吧,那时候阳光正合适,便又派陆军部的车将他们送了回去。</p>

次rì鲍威尔等人准时地来到国防部给王茂如拍摄了宣传照片,在原陆军衙门(即国防部)门口,王茂如拍摄了一张黑白照片,这张背景为陆军衙门的照片也在一个月之后成为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照片,在照片下面配着一行文字:“中国最强的男人。”在这一行文字下面还引用了孙立文给王茂如起的绰号“九尾狐”,美国人定义的九尾狐是最狡猾的狐狸,也颇为生动地向西方介绍了王茂如这个人的特。</p>

美国人的时代周刊非常喜欢数字化和对比,杂志不单单只为王茂如做专访,还将王茂如的主要手下介绍了一番,如王茂如的智囊核心国防部次长蒋方震,王茂如的大管家军务总长何如飞,四大名将和四大降将。他们认为王茂如手下四大名将分别是任元星,宫旗,盖天久和赵增福,其中对任元星的评价是“对抗苏俄的军事天才,让苏俄不敢进入外西北”,并且引用了中国百姓给他的绰号“智将”,称他为智将任元星。</p>

美国人对宫旗的评价是“他是战胜奥匈帝**队的人,也是让rì本人头疼的将军”,并且他在中国百姓中的形象就是忠勇和倨傲,用中国历史上一位名人来形容他,便像是那三国的关羽。正因为宫旗的倨傲,才让他在意大利的时候,中**团始终作为一个作战单位存在,而不是英法的搬运工,甚至美国人的二十几个陆军师被分散为数百个团成为了后勤兵,而中国人只有两个师却始终作为作战单位,甚至骄傲的英国人也无法让这位倨傲的中国将军低头。</p>

对赵增福的评价是“王茂如的一把宝剑,横扫所有国内顽敌,一举解决了内战,帮助王茂如统一中国”,美国人认为赵增福是一个内战天才,国内战争对手罕见,但是由于他并没有与外**队打过仗,因此对他的评价略差一些。</p>

而对盖天久的评价则很有趣,是“他是一位土匪出身的元帅,却是王茂如的最忠实的信徒”,美国人品论中国人的忠诚有些不可思议,这种效忠甚至远超欧洲骑士对领主的效忠,这种忠诚是当效忠对象要求他献出生命的时候,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照做,当然盖天久在辽东镇守的时候,数次与rì本人周璇,并且是一个让rì本人吃尽了苦头的一个土匪头子。</p>

而美国人认为,王茂如在统一的过程之中逼降了许多对手,同时又对他们加以信任,最终获得了国家的统一,这四大降将也功劳不。他们分别是吴佩孚、张作霖、唐继尧和刘湘,对吴佩孚的评价是“军事天才,镇守中国最广阔的草原的英雄”,吴佩孚接受整编之后便去了蒙古,镇压西北叛乱,驱逐俄国土匪,蚕食俄国疆土,美国人对吴佩孚是非常看好的,对美国人而言,一个英雄就应该为国家开疆裂土,吴佩孚此时所做的一切,恰恰正是如此。</p>

他们对张作霖的评价是“他的部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只是因为遇到了王茂如,不过他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加入他们”。在美国人的眼中“我打不过你,我就加入你”并不丢人,张作霖被王茂如赶到了大西北,成为了西北王,俨然已经是一个英雄了,而做出明智的选择,则明他即英勇又聪明。</p>

美国人对唐继尧的评价是“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将领,曾经的西南王”,由于美国人对唐继尧的了解实在不多,因此对这个最后才接受整编最终让国家统一的人,评价一般。</p>

但是他们对刘湘的评价则是“手下士兵最多,手下的人民最多的一个州(实际是省)的将军,明智地选择了为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权力”,他就是中国的格兰特。很显然,美国人单纯地以为,拥有近三十万士兵的川军是一个政体,而川军领袖刘湘为了国家放弃了权力。但实际上刘湘本人拥有的士兵不超过五万人,其中过半的士兵还依靠吸大烟才能战斗。而在整编军队的过程之中,川军的大烟兵被清退三分之二,三十万川军,最终只留下了十万人。国防军不秋后算账,但是对将来是有严格规定的,军人绝对不可以吸鸦片,留下来的士兵,便要从此之后和鸦片断绝任何关系,二十万川军倒很多都是自愿退伍回家的,因为他们可以离开步枪,却离不开烟枪。(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