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倚天一出,谁与争锋?(二)(1 / 2)

掏宝王 有一眼 0 字 2022-10-23

 第377章倚天一出,谁与争锋?(二)

“青哥,这‘配殿’里面的文物更多啊!”

走进最后的那间墓室之后,林海涛不由惊奇地叹道。

贺青点头道:“这是‘配殿’,主要用来存放殉葬品的。”

两人不慌不忙地交谈之间,视线在墓室里四处搜索,只见偌大的墓室内也装饰得犹如宫殿,东西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就好像是一个小型的文物陈列馆一样,里面摆放着的东西虽都灰蒙蒙的,但无不透着一股穿越过千年的古旧气息,一眼望上去,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妙感觉。

“配殿”内的殉葬品和外面两个墓室里面陈放着的东西差不多,有陶瓷,有金银铜器,也有家具等物,只不过更集中,数量庞大。

随即,贺青注意到了,这个墓室内有一个特色,是前面那两个墓室里面所不具备的,那就是四周墙壁上的情况,原来这周围的墙壁和天花板上绘有彩色的壁画,仔细看上去显得很精美,画面清晰,里面的景象和人物栩栩如生。

“青哥,你看,那有大幅的壁画!”此刻林海涛也留意到了,并忍不住惊呼出声。

贺青轻轻地点了点头,倒抽口凉气道:“是啊,真壮观!”

“这简直是个奇景啊!”林海涛赞叹道,“是非常珍贵的文物资源,如果文物部门开发出来,那绝对会起轰动效益的!我以前见过壁画,但不是在古墓中,而且那些壁画都没有这里的保存完好。”

贺青沉声说道:“确实不同凡响!”

那些壁画很快吸引住了贺青和林海涛的目光,当下他们两人举着手电筒走近了墙壁,开始欣赏起那一幅幅壁画来,明显看得出,那些壁画内容丰富,是在讲述着故事,当然这跟古墓主人的生前事迹有关,这些东西在考古家眼中无疑是极其珍贵的史料,不仅可以考证陵墓主人的真实身份,还能还原一些史实。

“海涛,你看这些画,每一幅都应该在讲述一个故事,现在我们基本上已经能确定这是曹艹的坟墓了,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看做是在讲曹艹的故事。”贺青一五一十地说道,“这前面两幅画说的应该是曹艹的发迹史,他是怎么初出茅庐、崭露头角的,后面是逐鹿中原,再后面应该都跟三国时期的一些重要战争有关吧,比如赤壁之战和最后的襄樊会战。”

“青哥,你分析得一点儿都没有错。”林海涛郑重地点头道,“每一幅都很形象,记录下了曹艹一生中经历过的主要事迹。”

两人沿着墙壁走了一圈之后便转过了身来,面向那些殉葬品,数量真的是很惊人,不过除了散发紫色“宝光”的那件东西,贺青都不怎么感兴趣,毕竟那里面没有什么特别值钱的古董,没有精美的瓷器,也没有纯粹的金银珠宝,有的只是制造比较粗糙的陶瓷和漆器等物,不过这些东西可是珍贵的文物,对于史学家来说十分重要。

“青哥,这些东西都是常见的文物,没有精品。”打量了一下后,林海涛说道。

贺青不动声色地道:“先看看吧。”

当下两人慢慢地向前走去,逐一检查着陈列的那些文物。

“咦,青哥,这里有一个墓坑!”

快走到中央处的时候,林海涛突然惊异一声。

顺着他所指的方向定睛瞧去,果不其然,即刻映入贺青眼帘的是一个比较大的墓坑,坑里面没有棺椁等装置,可里面却堆满骸骨,那些骨骸白皑皑的,森森可怖。

“这里面怎么有这么多遗骨?!”惊骇之余,林海涛诧异道。

贺青摇摇头道:“不清楚,不过这既然是‘配殿’,那应该是殉葬的人了,那些骨头比较齐整,看数量一共有五具骸骨。”

“这些人都是给曹艹陪葬的?”林海涛疑惑道,“曹艹那个时候不是已经不兴活人殉葬了么?曹艹的遗令不是也明确规定不要用妃嫔等人来陪葬么?”

贺青苦笑道:“这个不是绝对的,拿活人陪葬在奴隶和封建社会兴了几千年,到三国时期虽然有所改善,但是还是根深蒂固的,没有彻底根除,所以曹艹死后拿活人陪葬并不奇怪,陪葬的人可能是他的妃嫔,也可能是侍女或者其他人,但应该是女姓。

“之前发现的那座高陵,里面除了一个男人的遗骨,不是还发现两具骨骸么?经检验那是两件女人的骸骨,还一老一少,小的好像只有二十岁左右,从这就看得出来了,曹艹下葬时也有少陪葬,而且人数可能不好,毕竟他有七十二疑冢,就算每个墓地只有一两句尸骸,那也死了很多人了。

“我以前从一些野史上看到过,说曹艹墓里有一群美女陪葬,有人在漳河底下发现一座古墓,里面横七竖八地摆着女人的尸骨,那虽然没有经考证,但也许能说明一些情况了。”

他长篇大论地解说起来,林海涛竖起耳听认真听着,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

稍后,贺青目光凝聚在那些骸骨上散发出来的一团团灵光上。

没错,那上面散发出了“宝光”。

当然,那不是人骨散发出来的,而是上面的一些东西发出来的,那些东西应该是死者生前佩戴的一些首饰。

当下完全是下意识地,贺青通过一团红光观看到了那些东西的来龙去脉。

“不会吧?!”当看清楚其来历之后,贺青暗中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他终于知道那些殉葬的人是怎么来的了,包括他们的死亡。

那几个陪葬的人都是女子,而且都很年轻,他们在曹艹下葬之前喝了毒酒,然后毒发身亡,不过他们是穿戴华丽下葬的,也算是“风光大葬”了,为后人所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