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上)(2 / 2)

骑士风云 陆双鹤 7005 字 2019-11-14

“塞利斯伯爵,我们前后已经攻击了七次,可每次动用的兵力却从没超过两个中队的——您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修戈兰斯以前曾经跟着南十字军攻进过奇亚森城,当时他作为客将,麾下并没有部队,但却和南十字军主将莱恩斯一起作为开路先锋冲在最前面,这一次修戈兰斯率领自己的“斩队”再战于此,自然很想在直属部下们面前重现自己当时的风采。不过,塞利斯始终没给他这机会。

“龙枪骑士团防御的城堡,不是依靠人多就能攻下的——倘若仅仅不计伤亡就能拿下这座城,克瑞斯首相第一次强攻就可以得手了。”

塞利斯轻声回答道,但这个回答并不能安抚暴躁的修戈兰斯。

“又没试过,怎么知道!”

对上官说这样的话可算已很不客气,旁边的巴尔哈姆斯先是皱起眉头,但嘴角边随即显出一丝微笑,看着塞利斯,想听他如何回答。过了片刻,却听塞利斯轻声笑道:

“首相大人已经犯过的错误,我们又何必再去重复它——莫利菲将军以为如何?”

一边说着,塞利斯转过头来,看了看营帐中其他将官,他自己从高兹堡带来的部下当然是个个绝对服从,对自己的命令没有丝毫疑意。北地三城守备军新编入他麾下的四个中队,编制经过大调整,军官们的服从度也很高。唯独来自皇家骑士团的一批将官,本来就只有首相克瑞斯才能指挥得动他们,如今却不得不听从自己的调令,再加上久战无功,脸上自然个个颇有不满之色,修戈兰斯只是其中最耐不住性子的,其他将官虽然嘴上不说,心里恐怕也都有些不服气——故此塞利斯才在言语中直接把矛头指向首相克瑞斯,并干脆直接面对首相的心腹莫利菲,以此来压制皇家骑士团诸将官的气势。

听到有人竟敢在言辞中诋毁自己敬爱的主上,莫利菲的面庞立即板起,当场就想站出来和他辩驳,但再仔细一想,却又明白了塞利斯的苦心。他立即想起自己出发前克瑞斯曾经反复叮嘱过,务必要令众人服从总大将塞利斯的指挥,决不能目无大局,恃功而骄。

一念及此,莫利菲当即躬身施礼:

“伯爵大人请放心,下官等离开王都之时,首相大人曾多次提及大人才干,严令我等遵从大人之令——倘若有人胆敢违抗,自当以王**律严加处分!”

前一句话是对着塞利斯说,而当他说到后一句话时,莫利菲的脸庞已经转向,正对着皇家骑士团诸将官,这句话很明显就是说给他们听的。果然,巴尔哈姆斯等人脸色立即变得严肃,纷纷正腰挺胸,再不敢有轻视之意。

塞利斯微笑着,向莫利菲点点头表示感谢,随即正色面对帐中诸将:

“诸位,我们所面临的敌手,乃是连首相大人都未能击败的卡奥斯第一善守之军,与他们作战,首先要考虑避免失败,然后才谈得上设法取胜——本官之所以每次都只用少量兵力攻击,乃是为了避免一旦攻击部队失败导致全军溃散——事实上我们前七次攻击也全都失败了。但我们依然有余力继续进攻——正因为我们每次都留了后着,帝**才不敢全力反扑,到现在依然保持了僵持之局面……也许诸位不能理解,但既然首相大人任命本官为统帅,诸位就必须遵守本官的指令!”

塞利斯一番话刚柔并济,既有解释,又带命令,最后一句话则声色俱厉,展示出一向深藏不露的威严,众人无不为他的气魄所慑,待塞利斯一席话说完后,帐中诸将皆挺直腰板,轰然应诺:

“谨遵大人喻令!”

待众将散去之后,塞利斯起身返回内帐,途中遇到了他的副官希达。

“大人……”

希达拦在塞利斯面前,似乎是有话要说,塞利斯自从士官学校毕业后就和这个副官共事,彼此间极为熟悉,自然明白他的想法。

“怎么?还有疑虑?”

“大人不出全力攻城,当真仅仅是为了保留实力么?”

正如塞利斯熟悉他一样,希达对塞利斯也极为熟悉,更清楚他的本事——以塞利斯的能力,如果全力行动的话,应该会取得更大的战果才是。

塞利斯淡淡一笑:

“就知道瞒不过你……有些条件,不好直接说出来,但行事时却不能不加以考虑。”

“……?”

希达不解的看着塞利斯,后者轻轻叹了口气:

“首相大人令我攻打奇亚森城,只是要持续的给帝国施加战争压力罢了——他并不指望我取得多大战果。甚至可以说,如果我们这边战果太大,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

希达不解的问道,塞利斯苦笑一声:

“先前克瑞斯首相亲统索菲亚几乎全部大军,围攻了将近一年都未能取胜,倘若我仅用一个半军团就能取得更大的胜利,首相心中会怎么想?”

“可那有什么关系,大家各尽其能,何况大人您本就是最擅长城塞攻防的……”

希达激动的说道,塞利斯摇摇头:

“你不也看见首相对南十字军的猜忌了么,连海因主教那么聪明的人物尚且只能回避,躲到高兹堡去,更何况你我……今天我为了压服皇家骑士团那些桀骜不逊的将官,不得不说了些厉害言辞,这些话肯定会传到首相耳中,对我已经很不利。倘若再过于锋芒毕露,恐怕更会引来大麻烦……总而言之,希达,我的心愿是报效索菲亚祖国,却不想陷进朝廷复杂的派系斗争里去。”

说出自己心中的隐忧,塞利斯悠然长叹。虽然是在远离宫廷的北方边境上,他却依然丝毫不敢忽视来自朝廷内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