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无能为力(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5437 字 2019-11-09

也就是说,即便需要重型制空战斗机,也可以选择J-80,而不是J-78。

事实也确实如此。

到停产的时候,J-80出口到了二十三个国家与地区,其外销数量超过了一千二百架,而中国空军总共只采购了一千六百架。此外,英国与联邦美国还购买了J-80的生产线,以sè列等国则建立了维修厂。

与J-80相比,J-78的外销成绩显得极为惨淡,而且中国海军总共只采购了六百多架。

当然,并不能因此否认J-78的先进xìng。

在中国空军与海军进行的实战对抗演习中,J-78与J-80是最常见的对手,而J-78在对抗中获胜的次数更多。根据中**方总结的使用经验,J-78的视距外空战能力是J-80的四倍,而格斗能力也超过了J-80。除了最大飞行速度与最大飞行高度之外,J-78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比J-80出sè。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中国不大愿意出售J-78的主要原因。

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在一九八二年,英国曾经打算引进J-78,将其配备于计划建造中的第一艘大型航母。如果这笔合同落实的话,为了简化后勤保障,英国空军也很有可能选择J-78,而不是J-80。可惜的是,中国当局没有批准J-78的出口合同,反而建议英国海军采购计划在一九八四年首飞的J-84中型舰载战斗机,而且提出英国计划建造的是大型航母,而不是超级航母,所以最大起飞重量只有二十四吨的J-84更加合适,而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三十六吨的J-78显得太大了。结果就是,英国没有买到J-78,大型航母计划被迫下马,转为建造小型航母,并且根据小型航母的作战需求,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舰载战斗机。

当时,中国把J-78出售给伊朗,与伊朗受到的威胁有很大关系。

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一九七八年,批准了向土耳其出口一百二十架Me-440型战斗机的合同。当年年底,土耳其正式宣布退出以中国为核心的同盟集团,并且宣称将奉行不结盟政策。

显然,土耳其的立场,对伊朗构成了严重威胁。

根据当时掌握的情报,Me-440的xìng能超过了J-66战斗机,因此伊朗空军急需一种xìng能更加先进的战斗机对抗来自土耳其的威胁。

在J-80定型之前,中国能够拿得出手的就只有J-78了。

虽然从时间上看,伊朗完全可以等上几年,等到J-80定型之后,才购买这种按照空军的作战需求打造的重型制空战斗机,而且土耳其采购的Me-440也无法立即形成战斗力,所以伊朗没有必要急着购买J-78。但是巴列维在一九八零年访问中国,亲自向中国当局提出采购J-78,并且表示愿意用现金付款,而中国海军也急需通过对外销售来分担J-78的巨额研制经费。

结果就是,中国当局在这笔军火贸易上做出了让步。

由此可见,在爆发伊斯兰革命之前,中国几乎是无所保留的在支持巴列维政权。

可惜的是,中国出售给伊朗的先进武器装备,在伊斯兰革命之后都成为了伊朗宗教政权用来对抗中国的法宝。

对中国来说,保住巴列维政权是当务之急。

问题是,伊斯兰革命爆发的时候,中国的注意力放在巴尔干半岛上,而且由军事情报局负责在巴尔干地区的秘密行动。

也就是说,当时根本就没有人意识到伊朗即将爆发伊斯兰革命。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rì,巴列维逃离德黑兰,乘坐专机飞往新德里,并且在次rì转程前往běi jīng。

此时,中**方甚至没有一份与干预伊朗有关的军事行动方案。

四月十四rì,霍梅尼在德黑兰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巴列维王朝在伊朗的统治宣告结束。

虽然中**队已经展开紧急行动,开始向海湾地区增兵,但是部署在伊朗周边的军事力量依然极为有限。

显然,通过军事干预来改变现状已经不大现实了。

四月十八rì,中国总统郭明善正式宣布从伊朗撤军,并且命令驻伊军队必须在四十八小时之内撤离伊朗。

中国主动从伊朗撤军,等于承认放弃对伊朗进行军事干预。

四月二十rì傍晚,最后一支中**队离开了伊朗。在两天的撤离行动中,中**方动用上千架运输机,飞行了数千架次,撤走了大约六万名官兵与数十万吨物资,而没有能够撤走的物资与装备,全部就地销毁。

此外,中**队还接走了数万名申请政治避难的伊朗人。

只是,伊斯兰革命造成的影响并没就此结束。RQ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