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总统(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5199 字 2019-11-09

总统有权否决议案国民议会同样有权在否决了经过修改的议案之后对议案进行再次修改。

按照法律总统只有两次否决权。

也就是或在议案第三次交由国民议会进行讨论表决通过之后如果再遭总统否决国民议会将自动启动弹劾总统的程序。最终只有两个结果一是总统遭到弹劾二是国民议会提前解散。

席存瑞知道真要走到这一步肯定会是第一种结果。

原因很简单即便是他所在的政党内也有三分之二以的议员对他在这一年里的软弱表现感到极为不满。

也许和平已经维持得太久大部分人都渴望战争。

生活秘书把咖啡送来的时候顺带送来了当天的早报。因为席存瑞往常都是在七点左右起床吃早饭而现在还不到六点所以早餐还在准备之中总统可以在吃早饭之前翻看当天的报纸。

几份报纸的头头条都是昨天的事情即中国当局在联合国发起的提案。

对席存瑞来说看报纸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因为他知道的是内幕而报社记者知道的不过是表象。

从根本讲危地马拉内战只是表现而不是内幕。

推动这场危机的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中德矛盾二是中国的内部矛盾。

中德矛盾自然不必多说只要能让中国出血的事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很乐意去做而在幕后支持危地马拉zhèng fǔ军的并不是墨西哥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或者说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通过墨西哥来支持危地马拉zhèng fǔ军。在危地马拉内战爆发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就为危地马拉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武装了一支规模将近五十万的zhèng fǔ军而危地马拉的人口总量也不过两千万。在一九六二年联合国通过了针对危地马拉的军事禁运决议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通过走私等途径向危地马拉zhèng fǔ提供军事援助。在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五年间德意志第二帝国总共向危地马拉提供了近五十万吨军火使危地马拉zhèng fǔ军在内战中保持着微弱优势。

可以说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暗中支持危地马拉的内战早就结束了。

只是中国的内部矛盾也不容忽视。

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中国具有极强影响力的军工集团渴望得到一场战争一场能够让军火生产线运转起来的战争。

大战结束之后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军事工业。

大战期间中国有十八条坦克生产线、二十二条飞机生产线、二十六家能够建造战舰的造船厂、还有每年能够生产千万吨弹药的兵工厂。大战结束之后三分之二的军火生产企业成为了历史要么破产、要么被兼并。到一九六五年中国的坦克生产线已经缩减到了六条、飞机生产线缩减到九条、大型造船厂仅剩下七家、兵工厂则只保留了四家军火生产能力下降了百分之八十。

问题是中**队的订单、以及有限的外贸依然供养不起如此多的军火工厂。

主要就是没有战争中**队根本没有更新武器装备的动力而军队弹药库的容纳能力又极为有限。

至于军事外贸那些处于和平中的盟国更没有扩军备战的意愿。

显然只有一场战争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为中国的军事工业集团送去新的订单让军火生产线开动起来。

可以说这是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席存瑞根本无法抵抗。

国民议会中那些叫嚣着战争的议员无一例外的全是军事工业集团的代言人而他们在必要的时候肯定会将矛头对准总统。

席存瑞已经尽了全力来阻止战争爆发可依然是徒劳。

他觉得很累只想合眼睛睡一觉。生活秘书把早餐送来时席存瑞浑然不知似乎已经睡着了。

当然总统没有睡着只是闭着眼睛思考问题。

战争似乎不可避免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扭转局面呢?

“小王”席存瑞叫住了刚走到门边的生活秘书“去备车等下送我去密云。”

“好的知道了。”生活秘书愣了一下这才离开书房。

他知道总统要去找几个人几个有能力扭转乾坤的人。(未完待续)rq